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游戏小说>塔防战略> 294 天基电网的瓶颈

294 天基电网的瓶颈(2 / 4)

能级下,哪怕只有十万分之一的能量转为热能,也没有任何冷却方案能保证反射镜长期运行的安全,在人类找到“绝对反射”方案前,不存在实现可能性。

替代方案只能是增加卫星数,降低单激光功率,以现有人类科技,相保证卫星电网长期不间断传输,少说也得三百颗卫星往上。

但电网卫星还是小事,真正的问题是大气本身。

大气不但抵挡着紫外线,它其实抵挡着一切来自外层空间的能量,1G瓦的激光打到地面,也会变成一个几百平米的光斑,剩下的最多不超过1%功率。

激光穿透大气还会有另一个问题,它会导致路径上的气体分子粒子化,粒子化后它们更容易被太阳风带走。

总之只要有大气,卫星电网就一定是假命题。

月球就不一样了,不用组电网,以几颗卫星各自慢慢搜集能量,依序对地面进行单对单传输,没有大气损耗,只在转化时会浪费一波,勉强可以接受。

激光能量平台验证机送去月球轨道,契机不在于月宫的需求,而是经过九月初的太空实验,地面论证后,放弃了一兆瓦的传输方案,改为十千瓦输电。

兆瓦变十千瓦,缩了一百倍,也侧面证明着材料学还有太多不能应付的情况。

激光输电差点就无疾而终,论证时还有人说十千瓦不如微波输电呢,那个转化率还高些。

但微波其实也有着难以攻克的缺陷。

现代卫星采用的信号节能方案,基于波的干涉现象,原理不赘述了,反正结果是可以通过这种现象,实现定向输出电信号(电磁波),在同步轨道,只要把干涉做到球面3%,就能覆盖几乎半个行星。

可要实现点对点的传输,3%就远远不够了,哪怕把增强范围集中在十万分之一个球面上,只要有上百公里距离,散射程度也远远大于卫星的太阳能板面积……何况太阳能板还不能吸微波,得另起一套接收系统,那还不如烧开水。

因此技术层面上,卫星间的微波能量传输,就根本没有实用的可能。

回到现场,激光能量平台于九月下旬,被旱魃货运组当货物送抵绕月轨道,再由宇航员驾驶的应龙二号飞船抓取,投送至两千公里高度,飞过月宫和月表二号基地预定地点的上空。

二号基地预定地点只是个概念性的东西,具体会不会有,还得看地面怪兽应对的局面,和月宫人员、机器人现场勘察的结果。

把能量平台验证机送到轨道,宇航员根据地面指示,出舱对激光器进行调整。

调整过后,激光打到月表的是一个约五平米的光斑。

内行一看光斑大小就知道,这是用来烧开水的。

不过月表暂时没有聚光发电站,能量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