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2 / 3)

军、西北军还是东北军,或多或少都曾参与过对红军的围剿,手上或多或少沾过红军的血,所以刘畅还可以拿历史做点文章,可十九大队作为十九路军的残部,还真就没有围剿过红军,当年十九路军之所以发动闽变,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不愿意跟红军为敌,所以直到现在共产党都还承情。

所以,刘畅如果拿十九大队的背景来抹黑舒同文,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但是现在,刘畅却拥有了极好的突破口,或者说,他找到了完美的借口

南苑一战,北平学生训练团的表现可谓空前壮烈,壮烈得甚至不像真的一千五百多尚未成年的稚嫩学生,他们才堪堪接受不到一周的军训丨就端着刺刀与小日本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战

而且最终,这些学生竟大部战死

仅有的几个幸存者也是因为小日本来不及打扫战场才侥幸捡回一条性命。

这一切听起来就像是个战斗故事,而不是一件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所以,刘畅就有理由怀疑,舒同文真是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是从死人堆爬出来的?这中间会不会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曲折?

(分割线)

部队的大量军事于部被收审关押,整个皖南支队的作战、训+划已经受到了极大的于扰,舒同文作为支队长,现在必须亲自肩负起训练新兵的重任,因为手下得力的军事于部已经全让刘畅给关押起来了。

舒同文觉得,他真的有必要找刘畅好好的谈谈了。

既便是审查,似乎也没必要搞什么隔离审查,完全可以在工作中对这些军事于部进行审查,难不成不隔离他们,他们就会逃走?舒同文完全不理解这种荒唐的有罪推定。

就算刘畅不肯释放l团、团的于部,至少也要先把3团的于部放了。

毕竟3团是刚刚重建的,刚招募的一千多新兵急需高强度军事训练,这个时候又怎么离得开军事于部?

舒同文想到就做,所以没回他的支队司令部,而是直接来了政治部。

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刘畅并没有把他的政治部放在支队司令部,而是另外从老乡那里借了座民房充当他的办公室,现在,这座民房以及周围的几间牛棚更有了另一个用途,就是临时充当监狱。

政治部所在的这座院子以前是燕窠一家大户的宅院。

青阳游击队占据燕窠后,这户大户因为跟游击队做对而遭到了镇压,整栋宅院被收归族里公有,刘畅当上皖南支队政治部主任后,便从燕氏宗族里把这栋宅院给暂借了过来,临时充当政治部办公场所。

因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