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盛世反穿手札> 第二十六章 越来越好

第二十六章 越来越好(1 / 5)

昭明末年,皇长子鲁王与皇次子太子明争暗斗,太子羽翼丰满,联合两位养母孙皇后与许贵妃,隐隐有压制皇帝的态势。当时皇帝一度沉疴难起,而太子方明里暗里,多方阻挠其寻药就医,父子两人之间,就此种下了心结。太子唯恐皇帝身体大安重新夺权之后,将皇位传递给鲁王,便先下手为强,构陷诬赖,强称鲁王谋反。所幸皇帝明察秋毫,对太子的阴谋心知肚明,奈何太子羽翼丰满,皇帝也不便直撄锋锐,唯有暗渡陈仓,将心腹兵马两万人交给鲁王,让其扬帆出海,另寻一番天地。鲁王一支遂漂洋过海,在天赐之地新大陆安定了下来,各方豪杰慕鲁王英名,纷纷跨海来投,华夏子民繁衍至今,是为鲁国。

“这是鲁国那边的版本。”含光告诉于思平,“我从地摊上卖的小册子里看到的。”

“禁.书吗?”于思平问。

“反正肯定是不能公开出版贩售的了。”含光歇了一口气,“现在来给你讲秦国的版本。”

昭明末年,逆贼鲁王包藏祸心,数次谋反夺嫡,均为太子、皇帝明察秋毫,将阴谋挫败于襁褓之中,因顾及兄弟之情,太子并不忍惩戒兄弟的恶行。鲁王却是自绝于天地,在皇帝弥留之际起兵造反。如此倒行逆施,当然不能见容于万民,后见事不成,遂诈死脱身,带领余孽远走高飞到海外安身。纠结了流放于海外的诸方逆贼罪犯,在海对岸的新大陆侵占了原住民的一方天地,后立国自称‘后秦’,此番大逆之举,不为国朝所容,后鲁逆自知有罪,临终前留下密旨,数代后,终将国名改为鲁国,承认其为秦国的藩属之国。

“反正历史的真相就藏在这两个版本里。”含光对于思平道,“你自己感受一下吧。”

于思平唇边飘起了一丝耐人寻味的微笑,他呵呵笑道,“有趣、有趣,只不知道什么又叫做君主立宪制呢?”

“哦,那就要从两位宰相说起了。”含光也有点兴奋:虽然不想和于思平透露,但她在谈论的可都是她的亲戚啊。“第一位是承平年间的改革先锋杨海东,他提倡地丁合一,鼓励工商业发展,开放口岸开征商税,又鼓励发明了蒸汽机、织布机,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当中,还鼓励银行业蓬 展……在他就任首相期间,秦国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百姓安居乐业,史称承平中兴。”

“杨海东之后,继任的乃是铁血宰相权宝印,他三十岁就任首辅,把持大权长达五十年,在位废立了七个皇帝,只手操纵秦国政局,一手促成了君主立宪制的成立。”含光要往下讲,“不过,在他去世后……”

“等等。”于思平打断了含光,双目闪闪,“你能不能仔细讲讲这里面的故事?”

含光也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