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第171章 锋芒(1)

第171章 锋芒(1)(2 / 6)

字被赶出了京城,郭勋很是高兴了一阵,但这位兄弟实在是不争气,很快就惹出了一个大乱子。

这事具体说来是个工作作风问题,嘉靖皇帝不久前曾交给郭勋和王廷相(时任左都御史)一个差事,并专门下达了谕令。

可是蹊跷的是,王廷相接到谕令后,四十余天都没有动静,不知到底搞什么把戏。

这里顺便说一下,王廷相先生是大文豪,“前七子”之一,还是著名的哲学家,之所以不干活,没准是在思考哲学问题。

可是郭勋就有点儿离谱了,王廷相虽然懒,也只能算是怠工,他却胆大包天,明知有谕令,就是不去领!权当是不知道。

郭勋虽说是皇亲国戚,但也是拿工资的国家公务员,既然拿钱就得给皇帝干活,而郭先生明显没有这个觉悟。

于是皇帝发怒了,自己交代下去的事情,一个多月竟然没有回音,立刻下旨严查,王廷相也真算机灵,一看情况不妙,马上补交了工作报告。

相对而言,郭勋的认罪态度就不怎么好了,活还是不干,只写了一封奏折为自己辩护,本来这事不大,念在他世代高干的份上,最多也就骂几句了事,可他的那份奏折却惹出了大祸。

必须说明的是,郭勋的那封奏折并没有错别字,这是值得表扬的,不过他的问题比错别字要严重得多。

这位仁兄真不愧是个粗人,他不但在奏折中狡辩,还写下了一句惊世骇俗的话:“何必更劳赐敕。”

结合上下文,此言通俗解释大致如下:

这种事情你(指皇帝)何必要专下命令,多余!

姓郭的,你有种,不废了你就不姓朱!

皇帝终于发怒了,他痛骂了郭勋一顿,并召回了夏言。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位郭勋先生平日里贪污受贿,欺压大臣百姓,做尽坏事,人缘极差,朝廷中的言官眼看他倒霉,纷纷上书大骂一番,痛打落水狗。

关键时刻,郭勋终于醒悟,立刻虚晃一枪,表示自己压力过大患病休养,希望皇帝恩准。

嘉靖同意了,对这位老亲戚,他还是比较信任的。官员们见势不妙,也就纷纷缩手倒戈了。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郭勋成功避过风头,大概还能有个安详的晚年,可是在最关键的时候,夏言回来了。

在夏言看来,张璁多少还算是个干事的人,而这位郭高干不学无术,是纯粹的社会垃圾。要想平安治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就必须清除这堆垃圾。

但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郭家从老朱开始,已经混了差不多两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