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宋帆> 第六十七章 脉脉此情谁诉(下)

第六十七章 脉脉此情谁诉(下)(2 / 4)

应酬,比如高俅那边,接下的计划,需要精锐的禁军,杨帆当然免不了跟他打交道,公务之外,也常常把酒言欢,谈些蹴鞠、歌舞之类的事情。

枢密院这边的工作主要还是统计局的筹建,杨帆计划举办第一期特务培训班。参加培训的人员,便从附近禁军的斥候之中选取,杨帆的主要精力也用在了这上面,自己的时间有一大半是在各军营之间转悠。

军器监的火器制作杨帆基本上还算满意。出兵西夏之时,所需的火器,看情况介时会绰绰有余。不过由于冶铁水平的限制,制作出的枪炮,能够验收住的,率不是很高。神机营的组建,还需要一些时日。

辟雍科学院这边,杨帆先前布置的作业,学员们完成的并不出色。制作出小火车,徒有其形,无法行驶。杨帆对此时的工艺水平,终究还是有些高估,后世再简单不过的焊接、密闭等一些小技术,在此时几乎是无法突破的壁垒。做那小玩具时,因为车体较小,重量很轻,这些小技术的缺陷可以略不计,但真正要做成实用的东西,哪怕是像杨帆布置的那样,增大车体,这些技术缺陷便突显出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机床、没有材料,这些问题杨帆暂时也解决不了,只能给出解决问题的方向,让他们慢慢探索,慢慢实验。看情况,蒸汽机的使用,不是一年两年便能实现的,完成这个目标,需要有耐心。

当然,这个耐心不是人人都有的。当初太子赵恒请命负责此事,开始之时,他兴致颇高,如今听说要做出实用的火车,时日仍遥遥无期,他便不再关心。钦宗此人,后世电视剧中,给杨帆的印象便是性格优柔寡断、做事只顾眼前。靖康之耻前,他怯战畏敌,一味求和,为此不惜将主战的李纲等人贬出京城,最后落了个国破被俘的下场。现在,从他对科学院的态度转变来看,这点倒不全是后人在编排他,他做事至少缺少一些韧劲和果敢。

倒是茂德帝姬,对这件事的热情一直未减。

先前时候,她便时常跟着赵恒前来观看科学院的一些实验。杨帆回来后,赵恒只去了一次便失望地回去,不再过问此事,可茂德反而像以前一般,一如继往地向学院里跑。当看到大家辛苦制造出来的火车,突突地冒着热气,却跑不起来之时,她便向前挤挤,着急地问道:“怎么回事,怎么回事,你们肯定做的不对。”然后便要亲自操作一番。

这种情况在杨帆见到之后,马上被制止了。动作用的却是最近已经练的纯熟的“天山抓腕手”。当然,杨帆没有揩油的意思,在他眼里,茂德着实是个小孩子。小孩子在做危险的事情,大人制止的时候谁会先想想合不合礼数?

只是,茂德不是周若英,被杨帆抓住手腕拉离那小火车之后,她便红着脸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