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将押送到山东。
这点点粮食对于整个山东而言,简直是杯水车薪,不过,这也总好过,天天在朝堂上争来争去,最后也争不出个办法,要好得多了。
家里的粮食一大半被装上了车,往后的日子,恐怕要勒紧裤腰带过活了
跟着几辆大车出了坊门时,恰好看到秦叔宝也一脸怅然的跟着几辆大车出来,老哥俩远远的对视一眼,齐齐的叹了口气。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朝堂上新一轮的争论又开始了,这几乎成了这些天来的惯例。不过,现在的争论已经从原来的紧急征调粮食,推到了秋收,但是,等到秋收之后,又有一个问题出现了,那是从哪里征调。
河北早被免除了赋税,自是不用考虑了,而关陇的粮食,还有几十万大军等着呢
军粮没了,大军寸步难行,总不能大军呆在长安,眼睁睁的看着北方寇敌,长驱直入吧
那剩下河洛和江南道了,于是,争论的焦点又回到了一开始,这两地无论如何,也承担不了山东这么大的缺口。
假如,今年的粮食,比往年翻两番,那还可能,仅凭现在的粮食,那是痴心妄想了
这个言论一提出来,朝堂里的气氛,忽然变得极度诡异起来,先前争吵的激烈的人,忽然之间闭紧了嘴巴,悄无声息的退到了一边。
还在哪里激烈争论的人,一看对方闭紧了嘴巴,表情微微愣了愣,旋即想到了什么,嘴巴无声的张了张,也终于闭紧了嘴巴,退到了一边。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了什么,默默的闭紧了嘴巴,退到了一边,片刻之间,刚刚还无休止争论的朝堂,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起来。
诡异的气氛,瞬间弥漫整个朝堂
贞观元年的正月初三日,一个少年叫人抬来了几口缸,缸里是那个少年育下的高产作物
那个少年说,他拿来这些粮食,是想趁着大朝会,各地官员在的时候,在大唐推广这种高产粮食作物。
当初,那个少年站在他们此刻站的地方,一脸笑嘻嘻的样子,对着大殿上面的皇帝陛下说,他要送给陛下一个万民乐
万民乐高产粮食一旦在大唐推广开,岂不是万民乐吗
然后,他们便见到了那些高产粮食。的确如少年所说,那是可以让全大唐的百姓,都乐得合不拢嘴的高产粮食。
只不过,他们也只是惊讶一下,感叹一下,有谁是真正往心里去的没有吧如果有的话,那现在为何又为了粮食的事,在朝堂上争论不休
诡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