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晋国亚卿,原本是晋国朝堂二把手,但是,面对智氏的咄咄逼人,赵鞅竟然选择了步步退让。
明眼人都知道,赵鞅这是在以退为进啊!
若是最开始的时候,赵鞅这个中军佐,硬顶智氏的话,那么智氏必然是要有所收敛的。
如此一来,智氏的野心就会被剿灭。
但是,赵鞅这个中军佐,却是选择了退让。
这是在做什么?
这是在培养智氏的野心。
在赵氏这里得到了满足的智氏,胃口必然越来越大,如此下去,早晚有一天智氏会成为六卿公敌。
所以说,稍微有点政治眼光的人,都知道晋国的内乱已经不可避免了。
甚至,最终的结局必然只有两个,要么智氏被诸卿瓜分,要么智氏替代晋国。
而智氏,一样是晋国公族,如此一来,智氏代替晋国君候之位的法理基础就存在了。
无非是有一次小宗替代大宗而已,天下已经不止发起了一次两次了。
这两人到来没有多久,陈国就派遣了宗正过来。
这一个举动,却是甚有深意的。
想当年田完奔齐,建立田氏,虽然说身上流着的还是陈国的血脉,但是,却是另外建立了庙堂,不在供奉陈国后人了。
如此一来,与陈国的联系,就稀薄了的。
而这一次陈侯派遣宗正到来,却是意义鲜明的很。
陈国这是告诉天下,不管田氏如何发达,终究是陈国之后,终究是三恪之后啊!
宗正到来的作用,其一是为了祝贺田白大婚,其二就是誊抄田氏祖辈令牌,带回陈国宗庙供奉。
这么一来,也就是等于让田氏认祖归宗了。
陈国宗正的到来,不但是震惊了齐国政坛,甚至整个天下,都是震动三分。
这是一个政治举动,这让他们不得不考量陈国和田氏的关系。
莫看陈国虚弱,甚至到了只能欺负一下那些苟延残喘的蛮夷国度的地步了,但是,陈国地位很高啊!
天下诸侯,大都是周室臣子。
周王对于臣下诸侯,有着生杀大权,虽然仅限于强势时期。
但是,最起码在名义上,拥有对于这些诸侯的册封,取消,征伐的权力的。
但是,对于客卿诸侯,和联盟诸侯,却是就只有一个名义上的共主的名头了。
比如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