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选书(2 / 3)

宋朝重文轻武,对官员十分优容,养成了浓厚的士大夫氛围,诗词主流是雍容华贵、雅正。所谓雅正是表达情感要有节制,不可过激,语言典雅清新要有来历,声律要和谐,音乐要和雅,抒情叙事时有吞吐之势,以达含蓄无限之妙。

书法亦是如此,可以求新奇,但不能追求偏锋,可以狂劲但不能没有节度。可以有变化,但不能求险峻。最好能在创新中略带着一丝古韵。

因此,在北宋,周邦彦被视为词家正统,苏东坡耻为关西大鼓。对宋徽宗的瘦金体评价仅是创造意识强,而对宋高宗的书法评价则远远高得多,被誉为继承传统意识最强,成就最高,见解最深刻的宋朝皇帝书法。就连对宋孝宗的书法评价也在宋徽宗之上,称他的书法得儒雅真味。

同样也很重要,无论记得多少种书法,想要写好它,只能选择一种。不可能在刚健大气的颜体字上有所造诣,然后又能在绢秀有余,雄强不足很女性化的董其昌体上超人一头。

自己必须要选择好一种适合自己的书法,还能让这时代的人认可,才会对自己有帮助。

首先要适合自己的性格,很宅,性格有些恬淡,不喜欢太过拘束,喜欢一些雅趣的物事。书体也要雅正,千万不能将徐渭那种狂放到有可能张旭、怀素都甘拜下风的书法拿出来,金农那种险极的漆书要不得,郑簠每成一字,必气喘数刻的苦拙之字也要不得,郑板桥怪诞的柳叶书更不可取。

想来想去,首先看中了蔡襄体,但会立即撞车。接着又想到了赵孟頫,安详富贵儒雅,很符合他的要求,也对了大部分的性格。可是赵体字却被后人怦击不止,说整饬有余变化不足,线条拖沓缺少弹性,气象疲软,远不及气象堂皇的欧颜诸家。甚至说他将颜柳苏黄的新派书法重新拉回二王怀抱,贬为书坛一大罪人。

黄庭坚又是一个不遑让苏东坡的书法大家,离得太近,总让郑朗有种负罪感,性格吻合点也不多。

石涛体同样很不错,不但是狂草,小楷比他的狂草丝毫不逊色,可他的精凝与静穆又是自己学不来的。

甚至他又想到了沈度兄弟,后世书法界对明朝台阁体与清代馆阁体十分贬视,沈氏兄弟就是明朝台阁体之首。所谓的台阁体是指士子为了迎媚上好,练就一手方正光洁乌黑,大小一律的楷书以应试贴的书体,所以呆板死条。

不过用此来贬低沈氏兄弟书法有些冤枉了。二人少了创新叛逆,可也不是后来台阁体乌光方那一套,潇洒俊逸,揖让自如,颇能窥出先贤的风范,点画周详,结构平实,貌似不惊人却内含逸气。二人当中,沈粲略差,特别是草书,因为陪伴君侧,十分拘束僵硬,小家子气浓厚,连刻板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