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五十九章 道(三)

第五十九章 道(三)(2 / 3)

也。”

“咦?”王博文先发出惊奇的一声,然后微涔出汗,这又是对中庸升华,何谓中,不但是中,还要中(第四声的中)。因此未发之前,必须培养自己的德操,想法,使之正确,没有错失,无不中节,所以中和乃一物。

不对啊,这小子在窜改中庸!

老王吓着了,又道:“何人教你?”

“府尹,小子自幼时,曾蒙受先父教诲,后来先父过世,小子一时放达,不知所谓,出了一些小事后,看到几位慈母悲痛欲绝,才痛改前非,于是闭门苦读。倒无他人教导,闭门造车,因此有些古怪的想法。”

也就是我自己儿琢磨出来的。

虽不大准确,可待会儿他还要反驳,算是一半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

老王头有些晕,这是人家大儒才做的事,你一个小孩子琢磨这个做什么,道:“继续以闻。”

“养之为中,发之为和,故道,中者,天下之本也。和也,天下之达者也。智者知此者,仁者守此者,礼者履此者,乐者乐此者,政者正其不能然者,刑者威其不能从者,合而言之,谓之道。道者,圣贤之所共用。岂惟人也?天地之所以生成万物,靡不由之,故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有焉。”

这是对中庸里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有焉的解释。

但更深了一步,不是“未发”,而是平时就要养这个“中”,所以呢,一发必中。这才是道。

这番见解,王博文哪里听过。

似乎很有道理,特别是他自幼也饱读儒家书籍,此番解释,仿佛合了他的内心想法似的。喜不自胜的抓耳挠腮,道:“将牢门打开。”

“喏。”狱吏将牢门打开。

老王一下子钻进去了。

狱吏将他往外拉,道:“不可啊,王府尹。”

你跑到大牢里面与一个犯人谈什么道,已失了体统。现在作为一个堂堂的开封府尹,怎么还要往牢房里钻?

“不要拦某,”王博文急了。凭借多年官场的经验,今天这番对答,有可能会留名青史啊。终于明白,这个小子为什么替范仲淹送行了。敢情人家肚子里真有这种大义凛然的想法。

差一点将官服都拉破了,衙差不敢再拉,眼睁睁的看着若大的开封府尹,就钻进了牢房,与那个少年席地坐在烂稻草上。开封府尹都钻了进去,文吏不用说了,只好皱着眉头,也往里面钻。

郑朗只看了一眼,脸上没有表情。若听到这样的话,还不动心,那么眼前这个开封府尹,则是一个真正的大草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