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六十二章 召见

第六十二章 召见(2 / 3)

百姓会指着自己的脊梁骂人。道:“见太后吧。”

几个大佬结伴走向内宫。

太监不敢怠慢,立即禀报,老太太疑惑,又有什么事发生?

几位大佬来的也是时候,老太太也让言官弄怕了。处理了一批,又生出一批,比那个野草长得还要快。没办法打压。这时候她有些慌,她可以控制宋朝的顶级官场,调动东西两府(中书、枢密)的人选,但不可能做到将整个宋朝的官场换掉。这股风越刮越烈,于是将驸马都尉李遵勗喊来,问了一句:“外议如何?”

“臣无以他闻,仅听到人言天子即冠,太后宜还政,又言郑家子冤,太后囚一个少年人,欲换天。”

还是还政,还是放人,老太太心灰意冷,心中一些想法渐渐也淡了,最后自己是什么身份,走哪儿算哪儿,不强求了。

然后又送了一些关于孝道的经义,比如《孝经》,比如《惟皇戒德赋》,这些书籍,送给了赵祯,要他反复的诵读。

我还是你的老娘,还能活上几年,给我乖点!

其实已经准备在退让。

老太太很聪明,可这几年有的事,做得也很傻很天真。既然想做皇帝,又不想杀一个人,可不可能?看看人家武则天是怎么做的?几千几千的杀,十几年的皇帝做下来,官员、贵族、儒士与平民百姓,杀了总有不计其数,这才将皇帝位置做稳的。

让几位大臣坐下来,刘娥问:“诸卿,一道前来有何政务?”

几个人一起盯着吕夷简,你是首相,还是你来带头。

吕夷简略不悦的看了王博文一眼,但这个难题都不能化解,也不会被称为北宋心机权谋最深的几人之一了,徐徐道:“太后,臣这里有一份奏折,请太后过目。”

太监接着那篇文章,递到帘后的刘娥手中。先让老太太看,再见机行事。

刘娥看了一遍,略怒的问王博文:“王府尹,哀家什么时候让你与郑家子谈道的?”

老娘是让你审问他的,不是让你与他交谈儒学的。

王博文道:“启禀太后,臣是去准备审问此子,但见他盘坐于地,无意询问了一句,结果他说在想道,臣好奇,又问了一句,可越谈越奇,是臣疏忽了。”

有什么疏失?作为大宋的臣子,见到人才喜欢是应当的。作为一个文人,见到这种新奇的对儒学见解,喜欢更是应当的。连这两条都做不到,何来谈宋朝的文臣?

老王是准备豁出去,豁得不彻底,自责了一下。

“这是你写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