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八十八章 洁字(下)

第八十八章 洁字(下)(2 / 3)

字变得宛若游龙,闪若惊凤,充满了侠气与刚气。

据说王羲之也得到天台山白云老人授的一个永字,书法这才进入大成的。

“瓜熟蒂就落了,”范仲淹道。

是有,但他很不赞成郑朗刻意这么做。

这需要一个机缘,外来的事物只是一个表象,实际突破时,每一个大家都到了临界点,因此受外界的一些事或物的影响,豁然开朗,若强行寻找这个事或者物对自己刺ji,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范判官,小子知道。然而自上次回来后,似是隐隐有所突破,却没有想到这一困,就是一年多。”

听的人很受伤。

你小子所玩的事,若能成功,在整个书坛上也非同小可。一年多时间,又算什么?

但郑朗忽然将话锋一转,指着康里书体道:“范判官,实际上这种书体,若是因人得异,成就也非同小可。”

范仲淹只是微笑。

主要郑朗练的时间短,连形似都没有写出来,因此说服力不大。

郑朗也不气妥,继续道:“小子在开封与王府尹对话时,说过,所谓中庸,人人先修中养中,才能每发中的。想法是好,可能做到的人太少了,只能是空谈。”

范仲淹点头。此事他早就听闻。

“天下间有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范仲淹摇头。

“有没有十全十美的事?”

还是摇头。

“若手中两个选择,一个是甜瓜,一个是一粒芝麻,范判官先选择那一个。”

“甜瓜,你是……”

“请,”郑朗不往下谈了,以后让他自己悟吧。若说养中必发,天下间只有眼前这个人才有资格,自己不行,欧阳修不行,更不要说钱惟演与晏殊之流。

江杏儿立即捧上来黄绢。

范仲淹哭笑不得,这小家伙对自己打了一个什么哑谜?倒不相信他是替刘娥做说客的,老太太不值得,小家伙也不会这么去做。苦笑了一下,开始用笔在黄绢上写起来。

是韩愈的《原道》。

小家伙不是要悟道吗?用这篇文章给他一些启迪。

因为稍长,只好用小楷书写。

在郑朗印象里,范仲淹的书迹只有一篇《道服赞》。

此时范仲淹三十多岁了,写的字与《道服赞》上的字体,差不多很接近。

仔细的看着他的用笔以及笔意。正统之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