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九十八章 讲仁(六)

第九十八章 讲仁(六)(2 / 4)

也?《道德经》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以证天地阴阳转换也,天地昼夜交替,四季轮回,阴盛则阳之始,阳盛极阴自来也。故天地循环不息,生机不灭。引理其去儒家乎?非也。《系辞》有言,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者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予曾用两家言思之。儒家者,出世也,故飞龙在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道家者,避世也,故虚消为善,盈实为恶。予不知乎?盈实不求不留,复求虚消乎?复以为道消如之五代者,为善乎?”

又是一说,维护儒家正统地位的。

两家皆承认虚实阴阳之间的转换,或者换到细处,没有永远的国家,没有永远存在的制度,盛有衰的时候,衰也有重盛的时间。等等。这是符合客观逻辑的说法。

但两家又不同,儒家刻意追求盛,留下盛,因此在乾卦中,龙在虚处,称为潜龙在渊,勿用。从龙从深渊里出来,一直为吉。吉到盛处转衰时,反为不美,所以亢龙有悔。然而道家却刻意的追求这种消极。

两下比较,高下立分。

有的没有细说,但乾卦,只要是读书人,就没有不知道的。也无需细说,这段话仅是总领今天要说的大纲。

再次发前人所未言!

冯元用一块硬板托在手下面,一边听一边用草书速记下来。记到此处,多少也有些汗颜。心里想到,这小子果然有些门道。

刘处身旁的几个官员已经向刘处拱手了。那是恭贺!刘处摇头,别急,最后你们向我恭贺,那才是恭贺。

郑朗继续往下读道:“儒家浩瀚无际,其之予所能悟也,仅举一例。下说仁义。《说卦》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易经从乾坤两卦开始,减阴减阳,分出八卦,又用两仪分之,演化成六十四卦象。但是不是象孔子疏注《易》经那样,将天道分为阴阳,地道立为柔刚,人道分为仁义,兼三才而两之,成了六爻之数的?未必。

甚至上古六十四卦,也经周文王手中一变,序列变掉了。后人看到的《易》,非是伏羲之易,也非是文王之易,只能说是孔夫子的“易”。

孔子的易对不对,郑朗也不去管,他要的是孔子的易,对儒家仁的阐述。

有的人隐隐感到又有惊人之语出现了。自古以来,仁义一体的。可用了孔子的疏注,这里,仁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