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一百零一章 区别(下)

第一百零一章 区别(下)(2 / 3)

方面,他的言行举止,也是让宋代产生了历史上最另类的皇帝原因之一。为什么郑朗对小皇帝十分敬重,正是这个原因。

别说什么总统主席的神马,无论是何种方式产生的领导人,几千年前,一千年后,单论仁爱二字,小部族与小国不算,大的国家几千年来数不清的领导人,能达到小皇帝仁爱高度的,不会有五人存在。

中国五千年历史,尧舜什么的,是传说,真实的历史,就没有一个领导人单在仁爱高度上超过他的。若用好人卡给小皇帝打分,最少能打九十八分到九十九分。当然,才能是另外一回事,若加上文才武略,小皇帝差了些。这中间就有冯元影响的作用。

小皇帝再度愕然。

“虽他多少同样也有些曲解,可用意是好的。”

“为何?”

小皇帝对郑朗有些对眼,不仅是因为字,打在前年在大殿外面偷听到他与母亲的对话后,好感与好奇心就一直在增加。

“自汉武罢百家,尊儒术后,虽儒术兴盛,因为缺少了一个罚的理论基础,只好借用法家与道家。而儒家虽尊,一直用的仅是名份、礼教,维护着国家的尊卑秩序。没有罚,百姓没有畏惧心,也会动乱不休。所以杂以道家无为之治去百姓悖妄之心,又杂以法家刑罚之策起警戒作用,时宽时严,又有酷吏曲解国家律法,导致时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但因为郑家子的言论,就给了国家一直以来治国方针一个名份。并且将这种罚约束在义里面,是以仁家与道德化之为主,罚为辅。确立下来,都可能使子孙万代受益,也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道法儒三家的争论。”

“谕德,是好象有此意……”小皇帝十分高兴的踱来踱去,然后眼睛冒着光亮,问:“他怎么有如此雄心?”

“不知道,有可能是巧合,有可能心更野……”

“再说说。”

“在狱中悟道之言,基本说了,可上次在宫中他与皇帝谈话时,似乎臣有一个直觉,就yu言yu止,此次讲仁,更是没有说干净。毕竟他岁数小,声望低,说得多,会惹起非议。所以点到为止,反驳了董仲舒的话后,就结束了。”

能产生这个想法,是对儒家学术懂,能听出来,那么多人当中,仅只有冯元敏锐的察觉到了郑朗留了一手。崔娴虽古灵精怪,还远远没有达到冯元的高度,也没有察觉出来。

不留怎么办?

说出这些,够争议了,再说下去,后果郑朗也判断不出。

“臣担心郑家子失误。若是有人从春秋钟鼎文上另找出一个义字,郑家子会很麻烦。那么会有儒生对夫子的义者,宜也这句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