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一百九十二章 仙子

第一百九十二章 仙子(2 / 5)

又问道:“儒学中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臣是排在第一位?”

“是,若没有一个安宁的国家,何来一个安宁的小家。如五代替更之时,百姓流离失所,卖儿卖女,何来父子夫妻之纲。因此以君臣之纲为首。”

“那么《大学》里又何来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句话是说修德必须先从小我修起,先修小我,后修大我,先修学问,后然正心修身,再治家治国平天下。

“吕郎君,看儒家经义不能从中摘出一篇,上下文要一起看的。

此句前面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何谓大学?

治国安邦也。所以与祥训诘、明句读的小学学问,称它为大学,大学讲治国安邦,小学讲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

“是。”

“又说古之yu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yu治其国者,先齐其家:yu齐其家者,先修其身:yu修其身者,先正其心:yu正其心者,先诚其意:yu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治国安邦非乃小事,

自己没有学问,没有品德,如何去治国安邦。关于这一点,我也多次与王三郎与司马三郎说过,现在我们年幼,是学习阶段,思考阶段,观察阶段,积累阶段。等到明确心中道义所在,国家弊端所在,治策所在,才能真正进入政治。物格后至意诚心正修身家齐治国平天下,所以这一切全部是为了后面服务,包括家齐,使家庭不成为自己累赘,治国平天下才会更安心。因此,这里先言而轻,后言而重。”

“受教,我还有一点不解。”

“请问。”

“此次废后之事,多有青年官员上书,比如富弼”

“他们皆非乃大道,大道者,心正意明后才治国安邦也,但不失之小道。佛家禅宗有云渐悟与顿悟,顿悟太过艰难,往往刻意追求,失之执mi,误入魔所。因此多数人明为顿悟,实为渐悟。富弼等人之举正是此意,一边替主君谋,一边完善自我。至少在道义上,他们没有失去。”

就算他们做错,做得偏ji,在这件事上,也比你父亲要好。

“再比如夫子的《中庸》,说天命谓之xing,率xing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人xing即天命也,无有善恶,因此自我完善而不放纵本xing,改善自我谓教也。但到了孟子手中谓人xing曰善,到了荀子手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