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一百九十五章 天有情,天无情

第一百九十五章 天有情,天无情(5 / 8)

再有暴雨来临,注入大河之中。因此黄河水位越高,泥沙越积越多。唐朝时危害不大,到了我朝很危险了。水小因为河g高,会迅速东流入海,旱情来临。水大黄河会有缺堤危险。所以河南河北之地。恕臣斗胆进一言,往后,会时有涝旱灾之危。若天公无情,这几年还会有灾情发生。”

“不能当作证据。”

这才是郑朗苦恼的地方。怎么说,他人无法相信。就是自己做了赵祯。又能如何,派人将大名府南边的河堤加防,然而加固了大名府段的河堤,若在其他地方决堤又怎么办?

其实这样说很勉强了。

甚至说郑朗为小皇帝,为老百姓掏了心窝子,否则以他的xing格,何必趟这个混水,惹来妖孽之说?

“臣也知道。所以臣不好确认,但陛下赐予织女,我会派人将她们安排妥当,然后将经营所得,于宋州处建一粮仓,有则能派上用场,替陛下尽绵薄之力。无。也可以用它来赈济贫困百姓,权当回报陛下,做一做善事。”

只能这么说。

“为何在宋州?”

不在宋州,难道放在大名府?但还是不能这样说,答道:“放于京城。京城乃国都,物价昂贵。若放于郑州,路程太远,运输成本高昂。放在宋州运输成本低,又能幅射山东江淮与河北。因此放于宋州,与刘知州无关。公是公,si乃是si,需要分明。”

小皇帝忽信忽疑。

证据不充分,假如兴师动众,浪费不说,会惹天下人笑柄。若不防备,真到了灾害降临时,粮价立即飞跃,赈济成本更高。这个道理连那个司马小三子都知道的,难道当真不顾国家,中饱各大地主,让他们发国难财?

喜悦一下子消失,问:“郑解元,此事不可玩笑。”

“不是玩笑,但陛下,证据不足,臣只能si自行动。不过说到节约之事,臣想到一条主意。”

“说一说。”

“陛下在内宫对自己很苛薄,怎么苛,也苛不出多少财帛。不若将所有官员一起放回家吧,那么一年省来的薪水将是很可观的。”

“不可啊。”小皇帝有些昏了,官员一个不要,那成了什么?

“那么陛下为何事无巨细,一一处理,若那样,要宰相,要诸部官员是做什么的?”郑朗指了一下小山一样高的奏折说道。

“李隆基晚年将政务交于李林甫,国家败坏,朕不得不小心为之?”

“陛下,作为一国之君,远离政务,那是不对的,可事无巨细,陛下能处理得了?做比各部官员做得更好?臣尝与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