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一百九十七章 省试(下)

第一百九十七章 省试(下)(2 / 8)

太早。

十道题空题对郑朗来说,是最轻松的。十道解释题也不难,每一条墨义用一句话做解释,不能按他的想法来,考官不承认的,得按五经正义的诠注来解释十条墨义。但同样不难……难的是如何用一句话简洁而又精炼的将这一条墨义准确诠释。

反正对间很充沛,第一个交卷子的也不会加分,于是仔细琢磨。可这一回不需要照顾柴克明,速度比上次砰试时要快。

几小还没有回来,郑朗就出来了。江杏儿与四儿站在马车上,看到他出来,在远处挥着手,正月末的风儿略略有些峭寒,两个小姑娘脸儿被风吹得红扑扑的,一头乌黑的青丝也随着微风轻扬。

有人等候,郑朗看着两个少女清般的脸蛋,也感到了一种幸福,放慢了脚步,冲她们挥了挥手,最后进了贡院。

傍晚到来,同室几个举子一起回来了,呆在一起商讨答案呢,一名唐州的举子就问郑朗:“郑解元,你如何看?”

吵得不行,郑朗用纸将十条墨义与十条贴经写了出来。

可以说,他的答案同样可以再次做标准答案。

看着郑朗的答案,其中有一个一直不说话的举子有些懊丧地说:“我这里还是有些差错。”

是指对一条墨义诠注出现了一些小的误差。

也很难得了,同室当中的,就没有一个全部答对的。有一个举子更是捶xiong顿足:“我错了好多。”

“多少?”其他人问。

“皿条帖经,六条墨义。”

“怎么会?”说完了,几个举子就象看到丧门神一样,离他远远的。虽说很难保证没有错,可老兄,你不能错那么多啊!多半这个举子在解试考时,不是托关系就是舞弊得中举子的。

不但解试考,省试考也未必所择进士,都能做到名副其实。比如六十一年前由进士徐士廉带头,击闻登鼓怦击李昉舞弊案,复试了一下,李昉乡人武济川、三传刘泼,材质与学问皆鄙陋不堪,却得以高中,于是黜之。只能说通过两次诠选……层层措施把关,能有一个相对的公平环境。

不过做为学子,对那些想通过舞弊上位的学子,同样很排斥。

“到了考场不能紧张,有时候一紧张,就会将以前学过的学问忘记,”郑朗转了一个圆场,何必呢?又转过头问那个一直沉默不言的举人:“请问学兄尊姓大名?”

“郑解元,我是汝州举子吴辨叔。”

“吴几复?”

“是。”

“见过,”郑朗客气地说。果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