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三百二十二章 金刚经的秘密(下)

第三百二十二章 金刚经的秘密(下)(2 / 8)

“是供养。”

郑朗再次一笑:“也能算是供养与布施,佛学说布施,又名曰三体轮空布施,第一种财施外物,象布施金钱财物,又叫外布施。第二种如知识传递、智慧启发等,又叫内布施。第三种叫无畏布施,如救苦救难,普渡世人。阿弥陀佛丢下国王的位子出家为比丘,也能算是一种供养与布施。但他只是丢弃了国王的王位,并不是将整个国家的财富捐给自在王如来,是不是?”

“释迦牟尼佛讲说阿弥陀佛从菩萨因地,成就所发的成佛誓愿时,阿闺王子与五百长者各执一把金华盖奉献给佛陀。佛陀说,王子五百人等,以后都能成佛,他们在前世修行菩萨道,历无量无尽劫,供养过四百亿佛,广积功德,在迦叶佛时他们曾是我的弟子,今天又来供养我,这是一个殊胜因缘。”

“为什么丢下中间一句,心中愿言,令我等作佛时,皆如阿弥陀佛。佛即告之?难道你也想要金子?”

前者好象是释迦牟尼看到他们献了五百把金华盖,佛祖喜欢才说的这句话。

后者却是他们发下宏愿,让佛祖得知他们的心声,才说的这句话。

这一丢,两者意思截然不同。

总的来说,在各部佛经中多有暗示与很模糊的言语提及要求百姓供养与布施,所以吴承恩在写西游记时最后拿佛祖与众弟子开涮,硬是敲诈了唐僧的紫金钵盂。这一段往往让许多人忽视,但正是嘲笑佛教这种本质。

“说到无量寿经,我忽然想起后面的话,佛祖戒告百姓不要不顺法度,奢淫骄纵……不豫修善,临时乃悔,悔之于后,将何及手?”

是无量寿经浊世恶苦第三十五品中一段话,从第二段开始说的,身居上位的官吏不能居上不明,在位不正,陷人冤枉,损害忠良,心口各异,机伪多端。愿望是好的,如果真做到,也别想上位了。不能做不良的人,身心不正,常怀邪恶,常念淫轶,烦满胸中,邪态外逸,费损家财,事为非法。所当求者,而不肯为,又或交结聚会,兴兵相戈,攻劫杀戳,强夺迫胁。归给妻子,极身作乐。也不能憎嫉善人,败坏贤明,不孝父母,不敬师长,朋友无信,难得诚实,尊贵自大,谓己有道,横行威势,侵易于人,欲人畏敬,不自惭惧,难可降化,常怀骄慢,等等。

不但要出世,比维摩诘经更进了一步,要出世,要着相,要忠孝,要和平,要做好事。

已经远离了佛教本义,但统治者肯定喜欢,百姓也喜欢,对佛教发扬光大起了很多好处。唯独的坏处,若是辨论,会对佛教很不利。

郑朗不想推翻佛教,也没有抓住这个巨大的漏洞继续发挥,又问道:“佛祖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