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三百四十七章 在路上(上)

第三百四十七章 在路上(上)(2 / 6)

包括抚恤,也比史上优厚,这会刺激士气。

江东的开发,增加了粮食收成,也使前方战士有充足的后勤供给。

有的功劳君臣看不出来,但大多数功劳都知道。不然郑朗也不可能被授予枢密副使的重职。

想一想,范仲淹与韩琦成名时久,有没有被授予宰相的职务?

继续说道:“择重弃轻也。虽然我提议免乡兵税务,供其武器与简易的甲胄,给予一些补贴,无形中增加了朝廷负担。但是会使乡兵士气更高,西北边境太长,没有乡兵,就要几十万禁兵布防,无论怎么对待乡兵,五个乡兵所产生的费用也不及一个禁兵。这就是节流,不然今年朝廷财政会出现严重的危机。陛下,臣也去过三使司,看过三司使的账薄。除非增加百姓税务,陛下大约也不会默认此举。而西夏入侵的仅是一点,乡兵不会时刻交战,对农事生产耽搁不大。请陛下与诸位大臣们三思。”

还有一条,不时的仇杀,怨恨更深,宋朝境内的蕃羌就无法与西夏人和解,那么只剩下一条选择,配合宋朝,就象折家一样。

但这不是人道的,郑朗未说。

晏殊说道:“郑朗,西北已有乡兵,若再增加,尾大不掉。”

“比西北丢失得好。李继迁发家之时,仅拥有夏州一地,后来到银盐灵等州府,又夺其横山与六盘山、天都山等要冲,又夺河西走廊数州,沙州回鹘之地,吐蕃边境之所。下面会不会夺我陕西?”

仅一句,几乎所有人不敢应答。

继续象这个速度扩张下去,似乎很有可能的。夺下了陕西,直接威胁河南河北,宋朝灭国已经成为可能。

比这个危害,晏殊的所谓有可能尾大不掉实在不算什么。

“我朝禁兵虽然威武,可久未经战事,如同温室的花朵,诸位,不妨散朝后,我带诸位看一看双方的对比。”郑朗说完退回班列。

赵祯手一挥说道:“散朝。”

先看看对比去。

满朝大臣与赵祯本人被郑朗带到城外的军营。

郑朗让晏殊亲点了一千最精锐的京城禁军,让王直将那七百几十名生女真人喊出来,让他们站队操练。

至少看上去,京城的禁兵比这群女真人更美。

站队整齐,训练有素,动作规划标准。

郑朗也暗暗额首,此时宋朝各个方面还没有完全腐化坠落,包括军队,包括京城的士兵。

就是这支军队,到了西北,进行几次实战,战斗力爆发出来,也十分可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