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四百二十二章 定川寨(中)

四百二十二章 定川寨(中)(2 / 7)

仅凭言事,唯有宋朝。其他朝钱想都不要想。永不加田赋做得不大好但重视内治做得还可以。

对这个朝代,郑朗也十分珍惜,真的不错。不要就弱宋稍做改良,中国还会有后来的中国?文化、艺术、科技、经济皆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巅峰。特别是经济,北宋是明朝收入的十倍,直到晚清进入近代,中国人口达到四亿人,才渐渐赶上来。抛开军事不兢,宋朝在隐隐创造着一场伟大的奇迹。

郑朗继续说道“其他的都是度。”

韩琦忽然伸出大手,将郑朗的手抓住:“行知,我倜上书吧。”

可不得了!

一旦将这段话定论,改革就会变得轻松无比。什么冗官冗政冗兵,什么寺观豪强侵田,都是度,都可以调节,变法便有了正常的理由。这才是有学问人就的话,韩琦激动了。

“别急,且听我将话说完,自古以来,多有人执行黄老无为而治政策。自汉武后,重儒轻道,依然以道儒结合,法家为辅的政策,为什么要重视道家?因为道家的愚民政策。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如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绝对弃知,民利百倍。”

“民多智慧,而邪事滋起。”

“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故以知知(治)邦,邦之贼也;以不知知(治)邦,邦之德也。”

“道家有许多言论,我也赞同,可这个愚民政策,我最不喜。他们认为老百姓不开智慧,容易愚昧,遭到统治者的压迫也就能默默的忍受。此言太过谬矣!人,乃万物生灵,刘邦乃一市井无赖,却尊为天下之主。我朝太祖仅是一个小官宦子弟,青少年时乃是一个小卒,与平民百姓无异,却坐拥天下。试问什么样的政策,能使百姓智力退化,若同猪狗一样任其使逐?愚民,不是愚昧百姓,反而愚弄了自己,欺压百姓变得肆无忌惮,于是张角陈胜之流辈出不穷。所以我朝以来,重视民生,鼓励贫困子弟读书,同样的科举应试,优惠贫困家子,由是内治而安远超于前朝。这就是法,变法也。用太祖的遗言,便是从永不加田赋中延伸出来的政策。可是太祖太宗做得很巧妙,善待贫困百姓同时,也善待着豪强大户。治大国者,若烹小鲜。稚圭兄,我朝立国,若是由春入夏,天气转暖,万物生长,很快迎来秋收,但冬天就要来了,我榈还能穿着立国时的春衫吗?”

“是啊。”韩琦喜不自胜。

“但一直以来,我朝君臣一昧抓住曲解出来的祖宗家法不放,弊端已多,形成一个无比强大的利益链。动之很难,要学太祖太宗,利益兼顾,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