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四百六十五章 大计划(七)

四百六十五章 大计划(七)(2 / 5)

/p>

他说道:“去年冬天泾原路一战,范仲淹出兵四万,韩琦出兵一万五,庞籍出兵一万,臣出兵不足六万,外加从瞎毡处以训练为名借来的三千骑兵,总兵力不足十三万。但于决战之时,实际兵力达到十六万多人,这才大获全胜。这三万多兵力从何而来,从泾原路调来的弓箭手,以及泾原路与环庆路自发参加战斗的各地百姓。不仅决战之时,渭州保卫战,又有数万百姓自发参战,这才将西夏四万军队拖于渭州城外,减少了元昊于定川寨的兵力,最终让臣实现以多胜寡。实际参战百姓与弓箭手,有可能达到七万之数。”

“朕也知道”,赵祯说道。打到最后,连渭州崆峒山法淳都率着一大群徒弟与前来入侵扫荡的西夏人浴血奋战,守卫了御书院,保卫崆峒山冉近汉老孳畜数万计,赵祯特地赐院主慧明、法涣、法深、法汾紫衣,法淳赐号志护大师。

这一战胜得固然光彩,可也太过惨烈,常令赵祯在宫中嗟叹不止。

然而郑朗不是说的这个,他说道:“故臣想到l法,保甲法。”

后来全兵皆兵是瑞士,二战时德国都不敢招惹。但宋朝实施了保甲法,却没有看到什么作用。郑朗也没有指望它在战争来临时会有什么作用,用此来宽慰赵祯的心,因此进一步对原来的保甲法改良。

“保甲法?”

其实募兵法代替征兵制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由于宋朝防端防止武人,将军营变成关押罪犯与武功之人,以及豢养老病的场所,还有退伍时间晚,等弊端,于是国家费之十之七八的庞大财政,最终养的却是一群不中用的禁兵。

说到底是重文轻武的产物。

王安石没有看到这一点,认为募兵制是历史的倒退,想逐步从保甲法做起,恢复古代兵农合一的制度。因此保甲法有着浓烈的筹兵性质。具体有四条做法,相邻十家为一保,选主户中有才干心力的人为保长,十小保为一大保。后来改为五户为一小保,五小保为一大保,五大保为一都保。

无论主客户,只要家有二丁,年满十五岁选一丁为保丁,单丁、老幼、病患、女户(家无男丁以妇女为主的人家)虽不编排保丁,亦附排在邻近保内,为了凑集保丁数,一些年富力强单丁者亦编为保丁。除禁用武器外,可以使用其他武器,例如普通的刀枪棍棒弓箭,以便教习武艺。

每夜由每大保派五保丁巡查,遇有盗贼击鼓报警,同都保人前来救应,邻保人相互策应,捉到盗贼,按章行赏,以犯事人的家产专为赏钱。

实行连坐法,如保内有罪犯知情不报,则以伍保连坐法科罪,邻居不知情,也加上科罚。

不能说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