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四百七十三章 新政

四百七十三章 新政(2 / 4)

错上加错。

赵祯说道:“今天以中外人望,所有大臣皆不及卿等,韩琦暂往陕西,郑朗在陕州,仲淹与弼宜与宰臣章得象尽心国事,不得有所顾避,其当世急务有可以建明者,为朕陈之。”

今天放开胆子让你们写,让你们说,让你们陈。

手是范仲淹上书十事。

明黠陟,宋朝以前制度文官三年,武官五年一次,不问贤愚能否,不问劳逸,只要不犯错误,就可以将政绩交给京城考课院审查,官升一级。但做事就有对有错,想要不犯错误,就不去做事好了。于是好了,宋朝官场多是崔娴父亲崔有节这样小心翼翼,宁肯不做事也不想犯错的不作为官员。但官员不去做事,这个国家……

范仲淹所以将它列为第一条弊端,再根据太祖太宗时的保荐制度以及真宗的勘磨制度结合,以较定考绩作为官员升迁标准,须任满三年期,并由清官五人保任才可磨勘,善政异绩者可破格提拨。

似乎应当是这样的。

一个个皆是无为,这可不是西汉初年的黄老无为,是真正的无为,不作为!国家怎能不败坏。

关健这个清官是何人,你我相互保荐,雪球便会越滚越大,做为人君会怎么样想?

但赵祯居然同意,不久后便开始局部实施,至于效果……往后看。

抑侥幸,放在第二条也是对的,自宋真宗起,南郊大礼或皇帝生日,两府大臣到各种提点刑狱官以上官员,都可以向朝廷提出申诉,恩荫子侄门人为国家正式官员。郑朗也利用过这项制度,提拨一些门人为官僚,唯一不同的是郑朗让他们先做事,立下功因功授官。又规定翰林学士以上官员者一年可以恩荫一人,若是才智聪明者,二十几岁担任翰林学士,德操侥幸尚可,担任四十年朝官,那么就可以恩荫四十人进入朝堂担任国家正式官职!这如……

这个……

不改不行了,所以要改,以后转运使与边防文官须任满两年后才可以提请恩荫,两府及两制高官,每次大礼只许申请一人恩荫,必须是亲生儿子,侄子门客一律排除在外,阁馆要职,也不许高官子弟轻易进入,想要进入不仅要考,还要经过保蒂

至于断了多少人的门路,范仲淹不问。

也准,第一条不到一个月便开始实施,第二条两月后同样实施。

精贡举,科举是国家主要择人来源,但学子除了背诵经义,学习诗词歌赋外,对抵御契丹、西夏,对国家如何富裕,对百姓如何安居乐业,根本不懂。要么说以仁为本,勤政爱民这些空谈之言。

国家整个教育出现大问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