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五百十八章 五问

五百十八章 五问(2 / 4)

则天下更困。为什么?

范仲淹逼得没有办法,只好说,臣等议之,国家革五代诸候之暴,夺其威权,度支财用,赡养天下之兵。这才导致时间越长,赋税越重,边事一起,调率百端,民力愈穷。农功愈削,水旱无备,税赋不登,减放之数,动辄百万。不能怪俺,要怪俺两位祖皇帝的制度。还不敢明说,含蓄地推卸责任。但当初说过话的,能解决。于是说出解决办法,选举良吏,务本安农,修水旱之防,收天地之利。严著勉农之令,使天下官吏专于劝课,百姓勤于庄稼,数年之间,大利可见。又山海之货,本无穷竭。但国家轻变法令,深取于人,商贾不通,财用自困。朝廷须集议,从长改革,使天下之财,通济无滞。又减省冗兵,量入以出,则富强之期,便有望矣。

终于认识了要从长改革,不可能几个月天下大治。

也看到裁兵会节余大量费用。可关健如此大规模的裁兵,甚至包括诸多法令,如何善后,与范仲淹的庆历新政无关,即便有关系,他们仅提出裁兵,然而按照他们那种方法,赵祯可不可能同意大规模裁去这么多老弱病残兵士?

宋朝税赋收入在转移,庄稼仅是一个方面,从农民身上剥削,终是有限的。再者,各项法令条款呢?

赵祯看到这个答案,生生气乐了。

没有比较不知道,也许只知道不满意,但有一个比较,就能清楚看到他们缺陷在何处。看看一个两税法,再三的平衡,配合于种种细致的法令条款,甚至都利用他这个皇帝。不怪,为了国家,那怕是他这个皇帝也能利用。这才是变革之道。但范仲淹算是什么答案?

士兵是很多,这次裁得狠,仍有一百零几万庞大的军队,若是将保丁,以后的土兵再加上边境的义勇与弓箭手算上去,还要加上近六十万人。宋军在陕西表现不错,可看看去年起义时的表现,又打回了原形。

这个答案郑朗也说出部分,精兵,练兵,嘉奖,择将才统之。

韩琦与范仲淹只好再奏,陕西八事,修完边寨,土兵愿意守寨移为边军,土兵冗弱减放归农,东兵入次边以就粮草,有事宜赴边,缘边弓箭手筑堡居住,差人看山川要害,兵二万骑三千备攻战,夺敌横山要害之山,据险修寨。又奏河北五事。

有的赵祯也同意,有的赵祯狐疑,但为什么到现在才说?

将臣不和,郑朗说得更清楚,是文臣无法无天,产生的结果。但让范仲淹扯到许怀德与张亢上,将佐当中,性情不类,爱恶相攻,全部主帅抚遏,随才任用,使各得其所,则怨恶不生。故长帅之才,不敢轻易选用。与文臣没有关系,全是武将的错。

赵祯看到这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