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五百二十一章 生与死,一线间

五百二十一章 生与死,一线间(2 / 7)

,士为第一位。有的商人愿意为一官半职,放弃千万家产,便为此故。这才是根本所在。

我不是说你们树党,作为官员,各个想法不一,贪官污吏,无能官吏,当黜贬之。可有的官员认为做好官,清静无为,境内安定才是好吏治,有的官员为了国家增加财政,有的官员想刑狱中平,有的官员重视农业,有的官员重视工商,有的做好了,或增粮,或增财,或利民,有的做偏了,出现差错。但他们本心是好的。而你们君子最重的便是德操,不说你们是真德操还是假德操,甚至有人严于厉人,宽于律己,加辈追究人的德操,以为吏治之能便是道德之能。试问,抱着这种思想去按核官吏,下面官吏会不会服?”

吕公著放下笔,说道:“郑相公,我也不解,知道希文他们是好心,但隐隐感到有很多地方不好,今天闻相公语,这才茅塞顿开。是啊,诸君核人过于片面了。”

“你记,勿得多言,现在你乃在学习当中,诸事与你无关。”

“喏,”吕公著老实的重新做记录。

“什么叫改革,说句难听的,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便是好猫。”

郑朗说完,樊月儿已忍不住,将娇小的香躯伏在郑朗怀中大笑。

曾公亮与张方平也忍俊不住,乐了起来。

“你们用心虽好,用心更高尚,但一样未见成效,反而让天下混乱,便不是好改革。但只要看到成效,国家或富或强,百姓安居乐业,受到新法的益处,即便是商鞅法家的变法,也是一次好的改革。所以我说你们动荡一年的变法,还不及一个三白渠。”

五人都不是泛泛之辈,开始沉思。

蔡襄说:“行知,为何当初不说?”

“你们都是属驴子的,不撞南山不回头,去年对你们说,你们那一个人能听进去。”

几人再次扑倒。

“人事改革也是必须的,可怎么去改……我真的茫无头绪,牵连太大。若是其他的改革,可以争其利,再给其利,倒好办些。唯独人事……”郑朗叹惜一声。

作为一个后来人,见过多少对官员改革的制度,什么样的手段都使了。即便是民悳主国家,都不能杜止官员不作为,或者贪墨,这可是封建年代,怎么防范?

还好,因为国情不一样,至少不会出现大量裸官,否则更加雪上加霜。

“这是我最头痛的方面,如何不产生动荡的整治官场?至于其他的,我手中倒有一些想法,抛砖引玉,说给诸位兄台听,现在不必执行,但集思广益,如何实施下去,利国利民,纷争又少,请诸位想想办法,以便着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