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五百九十五章 为难

五百九十五章 为难(2 / 6)

郑朗还详细,对禁兵提出好几条要求,有可能是受到郑朗启发,又问了一问,或者又与其他臣子进行过商议,几点要求颇为合理。首先就是负重跑,全身铠甲四十几斤。再加上必备的武曱器,一些简单的行李,负七十几斤重,每天行程五个时辰,须能行军一百里路。也就是负了这么多重量,还要达到正常人的速度。

对行军速度。后人同样很迷惑,有时候看到军曱队每天行军只有二三十里,有时候能看到军曱队行军能达一百多里。

其实也要看情况的。

宋朝速度最快的记录是侬智高事起,朝曱廷仅用几天时间就将诏书发到岭南。因为道路比唐朝发达,加上一路各驿站换人换马,日夜不停急奔,使每天信件的速度以一千多里向南发送。

但正常的快报速度每天只有四百来里,至于普通的奏折,那只有天知道。

高继宣支援府州,仅十余天就将兵士从开封带到府州,全部是步兵,每天行军速度达到近一百五十里路。古代罗马步兵因为道路发达,正常速度能接近一百五十里路。但不能与高继宣相比,河东的道路终不及古罗马道路,多山,还有陆续渡过数条大河。并且高继宣领兵到达府州后,当夜还袭曱击了西夏曱军营,也是一次奇迹。

这些情况终是特例,正常宋朝步兵的行军速度只有四五十里,军曱队越多,带的辎重越多,行军速度就会下降。军曱队若是少,各州府能提曱供粮草支援,轻装前进,天气正常,道路好,就能达到每天行军百里的高速。若是大部曱队,道路复杂,连绵的雨天,有可能仅只有二十几里。骑兵差不多,元昊数次袭曱击宋朝,往往是数万或者十万大部曱队,但让他将军曱队速度提高到五百里,正常每天行军三百多里。若是慢,即便是骑军,速度有可能只有七八十里路。

要看情况的,道路、天气,在我境或在敌境,军曱队素质,协调能力,皆能影响到行军的速度,没有多少可比性。

但不是作战,各营兵士进行测量,心理负担不重,所选的道路皆是大道,又不是多日跋涉,只测量一来一去两天的速度,若连百里达不到,也无法上战场。

接着就是对弓马的要求。

在很早之前便有了标准,但这个标准很混乱,于是赵祯给了一个标准,步弓要合七斗以上,马弓要合八斗以上,弩要二石以上。

就连武曱器也做了标注。

不同的弓会有不同的效果,弩亦如此。

弓多是黄桦弓、黑漆弓,后者为优,赵匡胤在扬州制曱造一批能使用近百年,宛如一新的弓箭便是黑漆弓,但多以黄桦弓为主。弩更复杂,床子弩不能算数,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