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六百八十八章 行路难

六百八十八章 行路难(2 / 6)

了。

郑朗分了一批给几个官员。

制作的蚊香并不多,多是留下来做为来年的种籽,现在产量很是很小,不能满足未来除虫菊的需求。

蚊香出现,对避免疟疾发生会起来一定的帮助作用。

郑朗还是渴望另一种植物。金鸡纳树,再有这个不正规的青蒿剂作补充,两广疟疾的危害便能控制到两成以下。

几人继续开会,三天后才拍板决定下来。

开始行动,先是向大理发出一条请求,以高价向大理收购牛、驴、骡。马也收购一批,但不多,马太贵了。当地还有极少数蛮人会役象劳役,包括耕地,可大象饲养成本高,郑朗并没有将大象放在计划中。

开始大理也没有注意,大理有牛,多是养来吃的,郑朗出的价格比市价高一半,主动配合各部族,将牛向广南西路贩运。最后导致大理牛价迅速变得昂贵起来,甚至有开化地区不顾当地的耕种,也将牛向宋朝贩卖,大理这才控制,但那时已经晚了。

张亢继续主持练兵事宜。

仅是手中的兵力是不够的,必须要训练一支能勉强作战的民兵。

朱寿隆与高惟和主持安排移民,其他几个官员划分区域,各自负责各自区域的规划。

郑朗自己也领了任务,相思埭与灵渠。

天后,还陆续地有百姓逃向两广,因为工程不多,无法用工代酬,家乡正是耕种时季,来的百姓并不多。许多百姓正在观望,等广南西路秋后工程开始,想迁移到异地他乡,必须手中要有一些钱帛粮食与工具。而想获得这些,必须通过参加水利劳动才能获得。

不过有一些百姓听闻是广南西路后,犹豫不决,再加上大批佃农迁移到南方,数路缺少佃户,各个地主一个边叫屈,一边不得不减免地租,提高工薪,挽留百姓,因此这些百姓不大愿意来了。

最终来的百姓也果如郑朗所料,没有去年多,仅是十八万户,实际只有十万户。有的一户实际人口仅是两口人,刚成家,孩子还没有生一个,就让家中父母将家分了,贪那四十亩良地。

看到这些消息,许多官员皆摇头,jing耕细作,两个人,以后还要养一个孩子,能将四十亩地耕种过来么?

反正地多,由他们糟蹋,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这次迁移之漫长,出忽所有人意料。

随着两广开发越来越成功,最终也未象余靖所说的那样,组织第二次开发,相反的,每年都有大批百姓继续向两广涌来,人口越来越稠密,各州县官员们就着这些百姓,陆续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