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七百零八章 惰性

七百零八章 惰性(2 / 5)

中进士。可朝廷多喜将他当成武将来用。

武将在宋朝有什么地位?

也不能说武将一处是处,首先朝廷剥夺武将手中权利的同时,为了安抚,对武将赏赐很厚,这是禀程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宗旨而来的。

第二个便是联亲,皇室多与武将联亲。

在正宗史书上看不到他们背影,可实力不可小视,例如如今的高家与曹家。他们不能进入权利核心。可连王安石都不能撼动他们。

这些家族就喜欢与皇室联亲。

一旦迎娶了公主,特别象赵念奴这样的掌上明珠,从此一跃龙门。会成为宋朝的真正顶级权贵行列。

这桩婚姻迅速成为京城百姓的谈资,以致忽视了另一件事。

对郑朗的处执也迅速下达。秋五霸之一,乃是一个大国。管也是一个国家,西周的一个诸候国,就在郑州一带。可谁知道?

吏部侍郎判成兵部郎中。

同平章事与翰林院大学士之职未动,但两荆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仅变成荆湖南路经略安抚招使使判潭州兼经略安抚两荆事务。想要解决梅山蛮,主要还是荆湖南路的事,不过若没有更大的后方,仅是荆湖南路一路比较困难的。稍稍保留了一些调动荆湖北路兵士财政百姓的权利。但原先的荆湖北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之职没有了。

后面郑朗那一长串虚职多有贬降。

李肃之调往荆湖北路担任转运使,张岊为荆湖南种体量安抚使,转运判官李章迁为荆湖南路转运使,张亢知澧州、郭逵知鼎州、杨广文知邵州,赵珣继续留在两广,毕竟两广也未大平稳。许多地区存在着对朝廷不服的生蛮诸族。需要一个懂军事的人留守,并且赵珣能文能武,是一个最佳的留守人选。

张岊将从荆湖南路带过去的兵士一起调回。可是损伤同样惨重,想不损失那是不可能的,以致郑朗时常遐想陈庆之与李靖这些大将,不知道他们面对几十倍的敌人,如何让手下损失轻微甚至一兵不折,而屡屡大捷。

仅带了九千几百名兵士回来。

赵祯听从狄青建议,两广成立十五营将士,余下的还有几千名兵士一起调向荆湖南路,若用来自保足矣。但用来平灭梅山蛮还是很困难,于是又调一万兵士前去荆湖南路。这也是原来郑朗抽出来的三万兵士,仅率两万兵士前去南方,京城依然留守着一万人。全部调向潭州。

郑朗再三推功,实际每一个大臣心中皆清楚的,论功劳这次平灭交趾郑朗功劳是最大的。无论狄青的献策,或者张亢的谋划,前线将领的顽强作战,没有一个有郑朗之功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