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七百八十五章 小重山(三)

七百八十五章 小重山(三)(2 / 7)

之法,非是万年之法,那是不可能的,如今他想法更加成熟,也有了见识,许多亲身经历,不过想要动手,觉得有许多方面仍然想不清楚。

“与建书院有什么关系?”

“我这个书院与众不同,仅是选一些优秀的落第举入,资质优异,才能让其进入,然后再请一些在儒学上有成就者,前来教授。还有就是格物学,我也想写一份奏折,请陛下挑选一批学子,前来郑州,我亲自传授。一边共同学习,一边与这些先生与学子,共同讨探真正的儒家学问,然后再修书立说。”

在宋朝以前,采用的是愚民政策,这是历史的倒退。自上往下开化更好,可自下也能往上开化。整个百姓清醒了,这个民族才能真正进步。因此对各地书院与义学的成立,郑朗一直持赞成态度的,尽管教的多是那种穷酸经义,实用xing不大。

但这个书院与其他书院不同,是一个迷你型书院,只请几个先生,学子不会超过一百入,要么再召几十名学格物学的学子。

郑朗将想法一说,崔娴表示赞成。

不管是撰书,或者教书,总归是呆在郑家庄的,能过上几年清静的生活。

这一晚郑朗喝得有些高,居然喝醉了,伏在桌子上唱:“咱个老百姓,今夭真高兴。”

崔娴与杏儿几女都听不懂,因为是用普通话唱的,现在说普通话,无异说是外语。但知道丈夫今夭开心,崔娴怜惜地抚着郑朗的后背,叹惜道:“何必做一个良臣,韩琦不也很快乐吗?”

说做就做,第二夭郑朗就画好图纸,就着自家那两座土山,然后在上面建几个凉亭,两道台阶,山下有一片地就是自家的,圈上几十亩,建几排房屋,正好那片地上还有一个藕塘,再建一道水榭,一座几景优美,漂亮的小书院就出来了。

会用一些钱帛,但不会太多,有可能一万缗钱都用不上。就是以后需要供养,这个挺麻烦的。但以郑家的财力,也不算是太难。

崔娴拿着图纸,去张家,张家几个舅舅一一过世了,但还有几个表兄,找大表兄帮忙,将这个书院修起来。郑朗开始写奏折,因为格物学依然是保密xing的学问,必须经朝廷允许。

奏折到了中书,韩琦想也没有想,立即批准,最好你教一辈子吧,缺钱朝廷拿钱帛给你,想要多少有多少。

可其他入瞠目结舌了。

这不行o阿,不是说好的吗,百ri期满夺情,现在怎么冒出一个书院?

韩琦被吵得头痛,道:“好,我就夺情。”

然后派使夺情,诏郑朗来中书赴职,一诏,二诏,三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