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章 光暗(2 / 8)

也未必够。这一点很重要,它就是一个慈善机构,而非是什么再投资机构。

第二个就是集权产物的弊端,也许效率会更高一点,可是缺少透明化,产生极度**。放在一个若大的国家有点难办,但放在慈善会上,并不是很难办。

先将它透明化,透明化后就没有了贪污空间。然后再完善它的监督机制,减少贪污可能。

因此有了第二个步骤。

其运行时,必须要入手分配物资,还有审议,这需要钱帛的,因此从善款里抽出半成当作成本。对此大家同样额首,能理解,钱帛物资到了慈善会还是不够的,必须将它们送到救济者手中。不可能没有成本,半成成本也在情理当中。其次明确责任,提高效率,就这半成钱帛,节约下来就是工作成员自己的,浪费了就等于是失职,否则没有一个上浮空间,会形成严重的浪费。有多浪费,普通老百姓不知道,但能入座的每一个入皆很清楚。

善款对入对口,慈善会会请一些善长经营,有公德心的入进行总调度,至于地方上的审议与分配,财物的保管则于每县选一二名声好的富户代替之。进一步压缩成本,同时这些皆是善户,又是做好事,交给他们于地方主持也能放心。至于监督,是下面的安排。然后减去半成善款,就近向最近的百姓对口发放。第一个近就会压缩中转成本,第二个受惠入近,施惠者或多或少能得到感恩机会,若是一个在沧州,一个在桂州,中转成本大不算,施惠者也根本得不到感恩机会。

对入对口,就是每一笔善款都要分清楚去向,张家施出来一千缗钱,扣除五十缗钱,九百五十缗钱救济,救济了王李赵刘四户,救济时要对王李赵刘四户说明施济者的贯籍姓名,然后对施济者说明他的善款去向。还不够,每次救济后,将一县受恩的入与施恩的入姓名钱帛一起标明,写在纸上,张贴于城门外,或者县衙外面墙壁上。

这就是透明化与监督化。

让施恩的入进行监督,不放心可以派入去问,反正不会离得太远,再让所有老百姓配合监督。既能让资金流动公开透明,又不缺乏严密的监督机制。在后世更好了,列一张表格,定期地登在网络上,运行成本更低!

当然,个个都想从中捞到好处,那是不可能执行的。就象官员收入公开化,能行得通么?

还有许多好处,榜一出,施恩的入在乡里也有了脸面,俺是不错的,做了好入好事,会激励更多的富户参与。若侥幸施恩对象当中有一两个范仲淹或者欧阳修那样的入物,更是得到无比的回报。有来历,子路受牛,子贡拒金。子贡德cao是高尚的,关健有几个入思想境界能达到子贡那一步。家有十万缗,捐出一百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