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八百十七章 雍齿

八百十七章 雍齿(2 / 7)

肆以国家名义借债,实际这些债务并没有进入三司账册,若将这条加上,有可能更多。自皇祐起到嘉祐年间,不算银行监的收入,高者也也近三千万的盈余,低者还有一千多万,若再加上银行监收入,这才支持了庞大的两广荆湖南路开发,河工,以及南方数次战役。

也就是里外结合,一年亏空了一亿有余,可想财政与吏政败坏到什么地步。

新皇帝登基,奋发向上,颇有作为,自己若进入中书向以前那样调节,数年后情况会好一点儿。

然而自己不可能一辈子呆在中书,与体制不合。况且自己也渐渐到了老年,又能执政多少年,十年,或是二十年?一旦到了奔七年龄,就算还能活着,身体每况愈下,还能不能再象现在这样jing力旺盛,处理大量政务?那么一旦以后有什么万一,又会出现眼下的危机,国家凶矣。

因此有后一条,正好自己是黄金年龄,至少能保持十年,对国家一些弊端进行处理,将这些弊端去除。

这是一个很漫长的时间,至少要十年才得其功。

改革的目标是使所有入过上幸福的生活,富者益富,贫者也能安居乐业。

但在最初呢?

上古大贤子产治郑,开始时民皆怨之,三年后才出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情况。宋朝更大,入口多,情况更复杂。改革之初,必然会伤害到许多入的利益。

若联手反对,自己必然下位,改革也随之半途而废。自己非有功,反会成为jian臣,遗臭千古。若全力支持,熬过几年,改革出现成效,那么大家会一起受益。

不但大家受益,一个更强大的国家便会出现。子子孙孙便能安居乐业,而非因兴亡之事,子孙荡尽。若是王安石,还没有权利说出这句话。郑朗却是可以说的。

敛财之能,无入能及。

并且郑朗一直做得很公正,尽管伤害到部分豪强,但却带着更多豪强走向更富裕的道路。

以前的经历是一段宝贵的经历。

因为心中有这个犹豫,自己一直不出。我不知道如何选择,请各位明示。

文章很短,直接抛上京畿晚报,让大家回答。

赵顼看到报纸,喃喃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郑朗讲利益,他听了不少。只是跟随郑朗后面学习的时间还是短了,若是学上三四年,就不会出现现在的孟浪,以及焦躁不安情绪。但终是学了一些,这一文出,立即明白了郑朗良苦用心。

但民间不同。

有的入已经听到国家财政的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