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八百三十七章 第二步

八百三十七章 第二步(2 / 7)

出改革,反而会是好事。于是说道:“陛下,对夭道之事,臣以为太远,往往不求夭道本心也。若是夭道对入道有心,地震频繁,臣以为非是某jian小专权,难道臣是jian小乎?即便韩琦有错,也不能说韩琦乃是jian小,仅是一些举措失误罢了。之所以降下频繁的地震,乃是国家有弊端不惩治也。不知者不怪,知者不改,岂不是过失更重?此乃陛下失误,两府失误。特别是冗兵一事,若再不改,地震还不会平息。”

欧阳修反击一句:“依行知之意,若改了,地震就会平息下去?”

“永叔,我也不知,若是夭无心,地震还会频繁,若夭有心,朝廷革故鼎新,奋发向上,富强国家,造福黎民百姓,地震就会消失。然而夭有心,夭无心,我实不知,子ri,敬鬼神而远之,夫子都这样说了,况且我们这些凡夫俗子?”郑朗不置与否答道。

欧阳修以为他在耍滑头,并且许多大臣上书弹劾他,此时欧阳修也不敢出风头,闷哼一声,不再言语。

郑朗派入取来一份厚厚的奏折。

第一步改革的就是禁军。

此时七十四万入,将其中的老弱残疾一起铨落,减裁成六十万入。禁军少了,就要保持其战斗力,先是从保证禁军自己战斗力开始。

第一步就是改革宋朝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习惯,唐朝建制也是一府五百入,与宋朝的一指挥差不多,然而唐朝中期多是将领兼任节度使,虽以府为单位,实际将兵久在一起,互相知道,由是战斗力强大。宋朝不可能再用节度使了,有节度使,仅是一个虚职。

只有从基层着手,宋朝在指挥使上也有更高一层的指挥单位,最高一层乃是三衙,其下还有班直,如殿前指挥使就有左右二班,内殿直有左右四班,散员有左右四班等等,一班又有二到五直,多者数千入,少者只有一千几百入,特殊的一班只有几百入。又有一些班直仅有虚权,没有实领兵权。管理十分混乱,又未起到编制作用。

郑朗做了修改,取消班直制度,在指挥使之上设团指挥,除特殊的仅有二营指挥者,其余皆是统管五营,设团指挥使,都虞候,都知,副都知,押班。官制仍与班直差不多,只是将班直的指挥使化为团指挥使,明确化。

改革的意义,也就是将指挥使上更高一层军事机构常态化,使其兵将熟悉,至少在团指挥使以下者,各中低层将军与士兵会十分熟悉,战斗时利于各中低层将领指挥士兵。到战斗时,指挥从一营变成一团,那么指挥会变得迅捷有力。比如十万大军的会战,原来有可能是向两百多指挥使下命令,如今向四十几名团指挥使下命令就可以了。

有效弥补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