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八百六十八章 河湟(一)

八百六十八章 河湟(一)(2 / 6)

物数量庞大,进销速度迟滞,反不及中小商人灵活机动。道理还能用到钢监上,钢监技术成熟后,朝廷会陆续增加几十个钢监,也就是原始的钢厂,看似让各地中小铁匠受损。可中小铁匠户也有他们自己的优势,能满足客户需要打制铁具,没有运输与多少税务成本,只要及时调整,照样能生存。

就是所有人皆避掉四分之三的税务,只要不漏税,宋朝商税依然不会减少。但这是不可能的,无论怎么让,还有人继续想一文钱税也不想交。无论让多少,大多数真正交税的中小商人未必能享受到这个福利待遇,只能享受那个减去百分之一的住税。

不过经此一让,朝廷会占据道义高度,加上各地举报制度的配合,漏税的人会大量减少罢了。相对而言,商税未必会减少。

折腾来折腾去,就是让全国实施一条更健康合理,让大多数人认可的新商税制度。商税以后会越来越重要了,不说诸监带来的连琐效应,就是一个银行对商业起到多少促进的作用,况且还有免役法,以及其他的政策,进一步支持了商业的发展。此时宋朝商业繁荣,可以说是史上宋朝任何年代都未曾有过。而且每年都在进步,若是继续保持良xing发展,有可能在郑朗未去世之前,有可能达到中晚清时清朝的商业水准。那么更需要一个更健康的商税环境,大户一文钱税不交,何来健康而言?

后面中小客商灵活机的没有说,郑朗在赵顼与高滔滔面前只说了前面,高滔滔大半天道:“郑公,有心了。”

高滔滔认为郑朗有心了,因此暗中默契支持,张方平同样不得不承认郑朗算是有心了。

郑朗又道:“安道,准备金银。”

“银行监?”张方平立即反应过来,郑朗要做什么。

“正是。”

“太早了。”

“我计划是打算再分两次扩股,这仅是一个计划,难道不能分三次四次五次?”

“我来安排。”

“勿得泄露。”

“这个我懂的。”

两人带着诏书离开内宫。

诏书颁发,一干商人代表欢天喜地离开。

郑朗大约因为退让太多,不开心,请了三天假期,一直呆在家中。第四天去了中书,富弼看着郑朗,叹息道:“何苦呢。”

不但朝廷做了退让,还有一个更好的消息传来。

杭州钢监成立,经过多年研究与改进,使冶钢技术成熟。在防御力相等的情况下,盔甲重量真正减到三十斤。同时生产速度更快,冶出来的钢稍稍经过二次锤打,就能正式用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