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九百二十四章 踏

九百二十四章 踏(2 / 5)

盐井一起交给私人,这非是中原地区的大商人大地主。更非是河湟蕃候诸监股契,那只有股份权与分红权,没有经营权,命脉在朝廷手中掌控。若是将这些大盐井一起交给当地私人。非是交给百姓,而是将利益从朝廷手中转到各大蛮首手中,那么泸州江南就会产生无数个侬智高。

恩威并用。为了未来宋朝能平安统治这里,打下了基础。但在眼下,却成了宋朝的难题。

一个威,导致无数叛乱,用兵不休。

一个恩,就需要拿出更多物资粮草救济百姓。

正是因为粮草问题,让宋朝在黄河边停了下来。

还有呢,时光进入九月,马上奔向十月,宋朝几十万兵马吃的穿的住的,到了寒冬来临,再加上百姓的安置费用,对于宋朝来说,也会是一场灾难。

梁氏同样打着这个主意。

党项人不是一无是处,不但顽强,并且内心同样有着一份骄傲,西夏流传着一首党项语诗叫《颂师典》:为何不跟西羌(吐蕃)走,西羌已向我俯首,大陆事务我主宰,政务官员共协辅。未曾听任中国管,中国向我来低头,我处皇族不间断,弥药(西夏在唐朝族名弥药)皇储代代传。

郑朗听到后,不由大乐。

从这首诗上,他马上就想到了后世的棒子yyjingshén。

宋朝这边为了筹集粮草,从前方诸将,到后方京城里的大佬,几乎愁白了头发。西夏那边却很从容,先是派重兵看守着黄河上十几个渡口,然后派百姓将秋粮收割上来,甚至从容地播下冬小麦,以备来年夏粮收成。

还有战斗,横山地区的一些部族反抗,那个规模不大,大多数地区是在横山里钻来钻去。每天都有伤亡,不过郑朗没有太在意,多数镇压的军队是为了练兵的,同时各归顺部族也产生大量伤亡,未来这些部族就与那些反叛的部族产生仇恨,那么以后那些部族就会失去生存的空间,没有生存空间,危害就大不起来。

要么章楶带着军队收复北河套,西夏在这里驻扎了一些军队,但主要是防止契丹入侵,实际这里百姓并不多,西部地区更是出现了沙漠化,而非是原来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西夏也将主力军队与物资调到兴庆府,因此章楶军队与其说是收复北河套,不如说是在北河套推进,然后陆续地分兵驻扎。有战斗,规模皆很小。

余下开始静悄悄一片。

时光迅速进入九月下旬,天正式冷了下来。

种谊军队进入了并州地区,曲姚二人的骑军也抵达了河北,只有张玉的军队还在太行山半路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