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九百二十七章 雪(大结局三)

九百二十七章 雪(大结局三)(2 / 6)

宋高宗写信给金国皇帝,在信上自称“臣构……”

其实归根到底。是面子问题。

但面子当真那么重要?

留苏东坡呆了一晚上,两人又谈了一些诗词歌赋方面的知识,如今苏东坡在文学造诣上早就超出了郑朗。当然,郑朗对此不是很介意,苏东坡也不敢自傲。

第二天苏东坡匆匆忙忙赶回京城,得趁契丹使者没有离开京城时,将郑朗这封信带到京城去。

果然,这个三百万,让辽国使者心动了,不敢做主,也没有再争执,匆匆回去。

宋朝因为财政压力,仍然很困窘,不过许多地方在转好。

比如陕西,九成以上的壮丁、蕃丁与弓箭手等兵役逐一裁去了,就连乡兵也裁去三分之二。去年一年的鏖战,让陕西百姓过得很苦,不过自此以后,逐步松压。

再比如禁兵。

本来禁兵不多,再加上前后牺牲了数万禁兵,没有再裁了。而且河湟与西夏占领时间不长,各地还有一些部族不满宋朝的统治,也必须要驻兵。同时丰州与府州、兴庆府与怀远军这几个地区更要驻扎大军,以防契丹入侵。

驻军暂时不敢减少,不过分散到这么广大的地区,生产恢复过来,当地供给,再加上兵士的屯田,至少在粮草上能几乎自给自足了。仅此一项,一年就会替宋朝节约大量钱帛。

而且宋朝以后不会再为战马与牲畜发愁。

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推广杂粮,这会进一步缓解北方粮食的压力。特别是玉米,它不仅是杂粮,还是上佳的饲料,利于百姓养殖牲畜。

但郑朗在兴庆府的动作,使得宋朝财政进一步的恶化。

用费最多的便是绿化,先是自贺兰山引雪水,开挖一条小运河通向居延海,这条小运河不宽不深,非是用来运输的,纵然再宽再深,没有充足水源,也不可能当成船行驶的运河。就是这条小河,以后还会是一条季节性的河流。

它起的就是绿化防风沙作用,又于小河两边开挖几十个小型湖泊,在汛期蓄水,两边载上许多耐旱植物。防止风沙恶化,而且能护住商道,一旦两边绿树成荫,昔日唐朝时的北商道规模又能恢复过来,上通阻卜,西沟西域,给兴庆府、盐夏、府麟、太原、延州会带来无限商机。又于南北河套开挖了大量引水渠,植树造林。

但在许多地方设置了禁牧区。

包括弱水两侧,花了许多钱帛植树,或者种植了大量牧草,又修了许多小型水渠滋润。

树林所在一律不得砍伐,并且种植密密麻麻的棘刺,以防人类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