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国崛起1900> 第三十九节 威廉二世的小计谋

第三十九节 威廉二世的小计谋(2 / 3)

本人时期开办的,德国人只是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设施罢了。

不过暂时没有机会了,因为船已经开了,杨潮只能先跟这些德国专家回去,然后在想办法。

船是德国汉堡美州轮船公司一艘货轮,这家公司是德国最大的航运公司,德国人计划很周祥,这家公司三月份就已经开始了青岛到汉堡的定期航班,每个月发一班。

船上除了乘客之外,货舱中还有大量的建筑物资。

德国人建设青岛的积极性不用质疑,但是他们有点死心眼,所有的建材,甚至包括螺丝钉几乎都从德国发运,甚至为此还有整船建材出事故,影响到了施工的情况,杨潮希望这艘船不会出事。

其实德国人完全可以就近采购一些建材,水泥等基础建材日本人完全可以生产,但是他们就是要把所有的利益都让给德国人企业,哪怕付出昂贵的运费,但那运费不也是德国轮船公司赚去了吗。

德国人对工业有充分的认识,知道他们的强大是因为工业实力的强大,因此极尽所能的发展本国的工业,杨潮怀疑,是不是正因为如此,德国在青岛期间才热衷于城市建设,却不热衷于工业发展。

船开出码头启程了,杨潮这次比上次来的时候还要心急。

国内的局势让他完全看不明白,他不知道李鸿章在干什么,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动作?

在谈判期间,李鸿章是全权代表,谈判完成后,他在北京效仿西方国家,设置了一个议会,让各省都派代表来。

杨潮本以为李鸿章开议会,就是在为当总统铺路,但是始终等不到李鸿章就任的消息,一等就是半年,议会还是那个议会。

李鸿章在做什么,他还是一个全权代表,继续跟西方国家谈判呢。

条约虽然签订了,但是八国联军还没有撤兵呢,此时北京的各国兵力达到了五万人,德国、法国都增兵到了一万人,这不是后来增加的,而是战争前就出发,战争结束后才到达,过去没有来得及战斗,现在没来得及撤走。

撤兵显然是最重要的,其他国家对好说,就是俄国,一点撤兵的态度都没有,想尽办法拖延,已经增加到了十八万人在东北,让人不由怀疑沙俄是不是想跟其他列强国家打一仗。

因此李鸿章此时最头大的还是俄国人,为此他开始一改往日的亲俄态度,开始频繁的向英德等国示好,希望列强主持公道,让沙俄从东北撤军。

其实英德两国本来是很不待见李鸿章的。

李鸿章起先做英国船到了上海,立刻就被俄国战舰接到了天津,一开始俄国人还装出积极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