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国崛起1900> 第六十三节 克虏伯成员

第六十三节 克虏伯成员(2 / 4)

上奏朝廷,说烟台民贫,希望将新打捞上来的贡品办一座益民药局,将私扣的贡品变成了刚打捞上来,没有来得及上报的。这个药局就是广仁药铺。

李鸿章评价周馥不贪财,但是能捞二十万两,不能说明他不贪财,只能说他不是很贪,同时证明他没有盛宣怀那么心黑胆肥。

盛宣怀之所以一次一次借洋款,尤其是这次粤汉铁路一事,不顾三省华商的反对,也要借美国的贷款,如果说没有好处鬼才信,日本的借款就更是这样了。后来朝廷要收回四川人手里的铁路股份,却不给四川人退款的时候,四川人兴起保路运动,盛宣怀第一时间就让军队镇压,辛亥革命之后,盛宣怀第一个就跑到了日本,他跟日本人之间的关系,那就不用说了。

周馥没有盛宣怀那么心黑,他不想因为私利,而至国家于不利,他不肯损公肥私而已。只能说盛宣怀和周馥都是中国传统的官员,不过盛宣怀是那种自私自利不择手段的家伙,而周馥多少还有点为国为民的士大夫情怀。

杨潮始终认为,中国的士大夫精神,跟西方的贵族精神一样,都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儒家文化培养出来的精英人物,君子如玉,这些人是真正的玉。而盛宣怀这种人物,跟儒家文化没有关系,他们是投机分子。同样的圣贤书读出来不一样的人,只能说是他们自己选的,就向马腾飞遭遇了那么多苦难,他选择看到社会对他好的,因此他是一个心里有良知的人。

至于反孔,那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的,可以说是意识形态之争,跟儒家本身的好坏没有关系,孔孟教人做事的原则‘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谁他玛能看出来是落后腐朽的封建思想?

杨潮觉得,唯一的错误在于,将儒家思想拿来治国了,这是一套修身养性,自我修养的哲学,你拿他来治国不出错才怪,所以自从秦代之后,中国社会的组织能力就一代不如一代,就是因为这个道理,说道治国,那还得玩法家,虽然秦法确实严苛了些,修改法律就行了,不至于连法律运行的整个社会制度都改变啊,这是典型的矫枉过正因噎废食。

说回周馥,他不愿意借洋款敛财,但是该做的事情还得做,于是办学是他最拿手的,而且惠而不费,每年招募几百上千个学生能花多少钱?哪里有往汉阳铁厂那黑窟窿里扔的多。除了办学,他还奏请朝廷,开放了济南和周村两个商埠,周馥的目的是抵制德国人的青岛,他希望济南和周村能把青岛竞争下去。这就是后世中国海南大开发一样,是想把台湾比下去一样天真。

事实上,开放更多的商埠,德国人巴不得呢。

抱着这种思想,杨潮扩建烟台,还有修建铁路,是得到周馥大力支持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