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国崛起1900> 第八十二节 康有为

第八十二节 康有为(2 / 5)

,法国又如何如何,看起来很有说服力,如果杨潮不是有后世的观念,怕是也要被他说服了,不过就凭他这口才,说服载沣那简直太容易了。

“吾观杨大人,亦有强国之志,如今办厂,修路,确为强国之法,不过只拘于小术,却不闻大道尔!”

说了一圈,说道了杨潮身上,康有为当面就评判起了杨潮,仿佛一个老师在指点学生。

杨潮也不计较这个,反而一副谦卑的请教道:“敢问先生,何为大道?”

康有为道:“我大清疲弱,根子上却是国体之弊,因而要强国,必先改国体,变法才能图存,当行君主立宪之制。”

制度问题。就是这一批人,他们影响了整个后世,无数波人都站起来说制度问题,然后一次一次的反复推翻旧制度,但是一次不如一次。却没有人肯向日本人那样,一步一个脚印,先把实业做好,然后慢慢改革,都急着想一步到位,想要一下子把根子拧过来,认为只要拧过来了,自然就发达了。

日本人用了二十年时间,才推出了他们的宪法,就这样尚且十分的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旧制度,中国一点不积累,上来就想放大招,怎么可能成功。

不过杨潮不打算跟康有为辩论,知道也说服不了这家伙,只能应付着,连连称是,让康有为很满意,以为就跟他以前遇到的那些华人一样,都被他的思想折服了,然后就可以忽悠他们加入自己,帮助自己了。

“不知杨大人以为,我国变法何时可成?”

载沣上台后,在张之洞、袁世凯等人的簇拥下,一开始就打着变法的旗号,当年就派出了考察团,就在几天之前,考察团就回来了,已经到了立宪准备阶段。

杨潮笑道:“若踏踏实实做事,十年就有小成,二十年可强国。”

这是杨潮的真心话,做工业的周期就是这样,轻工业也得三五年才能回本,然后进入良性发展阶段,重工业那动辄都是以十年算的。

但是康有为却摇摇头:“非也。吾以为,若行立宪之制,三年可有小成,十年即可大成。”

这货比杨潮还有信心,不过说的不是一回事,他还是觉得制度才是根本,制度好了,就强国了。要是这货知道印度三哥用了五十多年还是那个吊样,不知道还会不会这么说。

“先生所言极是,在下眼界终究下了。”

杨潮谦虚道。

康有为道:“听闻杨大人生在南洋,不知身在南洋哪里?”

杨潮心中腹诽,这货虽然是个大忽悠,但是还真是开过眼界的,南洋那地方他去了不知道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