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国崛起1900> 第一百四十一节 匠心

第一百四十一节 匠心(2 / 4)

这次机会,日本水泥产品大肆侵入山东,杨潮也没有办法,这也是他帮助唐山厂技术人员建立企业的原因。

另外得益的,还有东北人,东北深山老林里的木材开始大量的从鸭绿江变成木排流下,然后转口到烟台。

山东各地也纷纷开办各种小型砖窑,杨潮专门去了几家砖窑厂,都是传统的砖窑厂,积极鼓励下,有两家临清窑主咬牙答应从德国引进设备,开办现代化大规模的砖厂。

不要小看砖厂,尽管中国有悠久的制砖历史,传承久远的临清砖也是赫赫有名,历代都用来修建城墙和皇宫,可是到了现代,还是不可避免的落后了,西方工业化制砖厂不提产业,单论质量也把中国土法制砖比了下去,西方人用科学的测量方法,生产各种标号的砖块,这就是中国粗放式生产的死穴,没有办法保证质量,能生产出最优的,也有大量的劣品。

工业化肯定能带来大量的机会,给中国人留下的机会,尤其是杨潮只引进中国人不能生产的,而给中国保留了大量的可以从事的领域,比如纺织业。

但是纺织业却是杨潮最担心的。

他在东营大生纱厂待了半个月,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考察。

大生纱厂的发展堪称跨越式,让张謇这几年日子过得极为舒心,人都仿佛年轻了很多。

他刚刚在山东的工厂开工,就遇到了日俄战争的良机,结果大声的棉纱大规模出口东北,代替了原本的日本棉纱,一时间利润丰厚无比。纱锭数量从二万锭,第一年后就扩张到了五万锭,现在已经有十万锭的纱锭了。

又在杨潮的鼓励下,开办了大生纺织厂,用大生的棉纱进行织布,利用英国机器纺织出来的棉布质量不错,从烟台到天津占据了不少的份额,只是利润在英国布的冲击下,并不是很高。

但是张謇乐在其中,他是一个士大夫,做实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实现理念,是为了救国,他认为实业强了,国家自然就强了。

因此张謇不但没有关闭利润不高,把资金都集中在纺纱业的举动,反而继续增添机器,扩大生产。

“状元公,最近机器没有出问题吧?”

杨潮跟张謇一见面就问。

大生纱厂的机器问题,可是让杨潮困扰了很长一段时间。

大隆铁厂生产了大量有问题的纺纱机全都塞给了张謇,要不是那段时间行情好,恐怕大生都有可能因此倒闭。

“你呀,放心吧,老夫不会找你麻烦了。”

张謇笑道,他以为杨潮打趣他呢。

其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