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国崛起1900> 第一百五十四节 风必摧之

第一百五十四节 风必摧之(2 / 4)

固,除了一个总理大臣张之洞压着,可谓把持了大半朝政。

虽然在尚书级别,只有康梁两个人,但是却安插了大量的侍郎级别的官员在六部中。

另外,还拉拢大批心向维新的官员,不得不说当然他们维新失败,可是收获了号召力。登高一呼可谓应者群集。

康梁能够上台,本身就是杨潮带来的影响,原本的历史上,即使慈禧死了。他们依然流亡在外,载沣当了摄政王依然不用他们,那是因为慈禧虽然死了,但是却在八国联军之后,依旧当政了将近十年,培植的党羽无数。载沣也不敢启用慈禧钦定的罪臣康梁。

但是由于杨潮的原因,慈禧和光绪暴毙,载沣是在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妥协下上台的,根本就不用顾虑慈禧的问题,而且当初鼓动慈禧跟八国联军开战的一大帮子八旗显贵不是跟慈禧一起死了,就是在后来的清算中,在洋人的威逼下张之洞等人大刀阔斧的给拿下了。

因此载沣不会对慈禧旧政有多少顾忌,反而屡屡忧心洋务派专权,而顽固派的思想,对载沣这样的新一代八旗子弟来讲,实在是接受不了,因此他还得启用新派人物,康梁其实是他在洋务派之外,不得已的选择。

有载沣在背后支持,当政这一年以来,康梁集团地位稳定下来,拉拢到了足够的盟友,因此对杨潮的需求就不高了。

以前让杨潮留在山东,那是为了让杨潮掌握军队,对抗洋务派的压力,康梁还怕在他们地位没有稳固之前,就被掌握军权的洋务派给算计呢,这一年多来洋务派非常老实,一切争斗都是在合理的范围内,洋务派的北洋大军也都分散到了关外,直隶只有一镇新军,而朝廷手里的八旗新军却有四镇,怎么看自己都占优。

而杨潮又跳的太欢,这一年多来,在山东又是引进外资,又是修铁路,最关键是培植党羽,救灾中他们的富强党上蹿下跳,博取了大大的名声。

出于防范于未然也好,出于未雨绸缪也好,康梁和皇帝都觉得,把杨潮放在地方不妥,权力太大了。

其实何止是杨潮,所有的地方督抚权力都太大了,一个个都拥有财权、政权甚至军权,把这一个个督抚看成一个小国家都没有不合适的。

康梁集团进入朝堂之后,处于拉拢地方的目的,一开始还大大让渡了税收分配给地方,变相的增强了地方的财政力量,地方督抚比之前更强大。

因此约束地方权力,将权力收归朝廷,这一点上康梁集团跟皇族非常契合,康梁也已经开始在着手准备了,他们选择的方式是立宪。

洋务派也折腾了几年立宪,派出了考察人员,但是最终却都跟皇族势力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