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国崛起1900> 第一百六十七节 投资拉动经济

第一百六十七节 投资拉动经济(2 / 4)

一直执行杨潮的国内优先政策,让克虏伯和塔尔伯特合办的四方机车赚的盆满钵满,过去只有一个四方机车提供设备,杨潮发现竟然还需要进口相当一部分,所以就去德国专门引进了克劳斯玛菲公司。

但是杨潮没有预料到,四方机车的效益起到了示范效应,除了自己引进的克劳斯玛菲,计划外竟然多了数家自主来投资的。

第一个是美国著名的AFC公司。他们在烟台开始建设一座大型机车厂,准备生产著名的蓝钢快车,但是克劳斯玛菲公司加上这几年把利润全都投入扩大生产的四方机车,只杨潮的计划中。中国市场就已经饱和了。

可是这些巨头看到四方机车的成功,可不愿意让克虏伯和塔尔伯特独吞这块肥肉,全世界公认中国是未来二十年内世界最大的火车设备市场,就跟美国AFC一样,不少铁路巨头都有自己的判断,哪怕是进行过行业分析的。也都要挤进来,因为他们只计算市场规模,而不计算竞争关系,就好像一条恶狗看到一块肥肉的时候,只会考虑那肉好不好吃,而不会考虑还有没有其他恶狗来分食。

AFC到中国后不久,因为一场大火而大受损失的美国铁路机车巨头利马公司,也打算开拓中国市场借此重新达到曾经的辉煌。德国机车巨头亨舍尔比利马公司更早跑来青岛跟四方机车竞争。

一时间接连四家新的巨头挺进中国市场,可以预见到,当他们投产之后,铁路机车市场会完全过剩。

同样的情况也在机床产业出现,杨潮大力鼓励的发昌机器厂这几年连续增添新型机床,已经用杨潮给的贷款买了上千台机床,这又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养活一个机床巨头自然不成问题,可是继希思公司之后,美国埃马克公司、辛辛那提机床公司相继而来,德国的恒伦公司、吉特迈等公司也相继投资,机床业的扩张比机车业还夸张,毕竟这是一个更加狭窄的市场。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其他行业,甚至杨潮很不希望引进的轻工业,德国人除了早在杨潮引资之前,就尝试在青岛开办的德华缫丝厂外,还建立了德华毛纺厂,德华皮具等德华系统轻工业这几年发展竟然相当不错。

德华系可不是一家私人企业,而是一个叫做德国殖民协会的组织建立的,这个组织是一个鼓吹殖民扩张的社会团体,1881年成立,全名是西德意志殖民及出口协会,起初是德国工业家中央联合会秘书长布伊克、军火巨头克虏伯等人的支持下成立的,带有一种浓浓的殖民扩张意识形态。

这个组织不求盈利,只求通过自己的示范,给德国工业寻找空间,德华缫丝厂就是他们在山东的第一个工业探索项目,后来由于杨潮在山东不断的发展,结果德华系也频频扩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