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国崛起1900> 第二百四十节 集中权力

第二百四十节 集中权力(2 / 4)

杨潮问道。

“设备问题。由于欧洲战争,我们从德国订购的几千家工厂的设备运不回来了。”

杨潮道:“这好办。我们自己生产。山东多少工厂等着吃进这些订单呢。战工局就是干这个事情的,统一进行统计,统一下订单。必须争取到最大的优惠。同时联系德国人,告诉他们既然设备运不过来,那么那些订单取消,他们必须退款。就在山东的德华银行进行清算,虽然都是马克我也认了。相信山东的德资企业这时候还不会拒绝他们国家的货币。取消这些订单之后,我手里应该有100亿以上马克的资金,全都给这些德资工厂下订单。”

好吧等这些马克变成废纸的时候,大批德资企业只能破产了事,都是是收购他们也好,合资也好。杨潮就主动了。

“我在提醒你,必须精确到每一家工厂,每一家!每一家都要派去联络员和督导员,这是战争时期,我们所有的资源都要调动起来。告诉所有施工中的企业,要他们加快进度,水泥、钢材优先供应他们!”

李思第频频点头,不时拿笔记录。

“潘逊!”

杨潮这时候转向潘逊。

“虽然是你管教育的。但是你这次任务很重。我们现在一共多少家技校?”

“258家!”

潘逊张口就回答,都是他分管的。

杨潮点头,一点没错。凡是杨潮合作引进的工厂,都必须附带技术学校,杨潮可以将自己的股份分红用来维持技校的运转,或者用他们该缴纳的税款减免来维持学校开支。而技校又给工厂提供技术人员,因此无论是1907年引进的50个美德项目,还是1909年引进的200家工厂,都还是很遵守这个协议的。

除了这些合作技校外,烟台钢铁厂、莱芜兵工厂等最早的企业,也都建立了自己的技校。

这两百多家技校。堪称整个亚洲最庞大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了,而且贴近工厂,实习十分方便,办学成本极低。

“有多少学生?”

“1万3千零83人。”

有整有零。

这些学校有大有小,大的比如四方机车的技校,常年有上千人在里面学习,小的也至少得有50人,这是协议规定的最低要求。

“今年毕业的应该有五千人吧?”

潘逊点点头。

“你配合一下李思第,将今年毕业的学生尽量给新建的工厂,德国技术人员是指望不上了,战争一打响没准原本那些工厂打算招募的技工都得上战场。而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