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国崛起1900> 第五百四十节 支持谁

第五百四十节 支持谁(2 / 4)

方势力的代表,这不奇怪,美国国会同样是各地利益的代表,可既然都是地方势力的代表,那么就天然排斥降低地方财政实力的政策。

潘训是通过三种方式来完成的。

第一是改革税制,通过多轮投票通过了将全国性企业的税收交由中央,而将地方性企业的税收留给地方的法案,通过这个法案。铁路公司、制盐公司等大型企业的税收成了国税。

潘训给国会议员的理由是,各地为了税收争斗不休,各自出台了许多争锋相对的政策,比如各地纷纷提高食盐这种必需品在各地的消费税。还呈现出互相抵制的态势,产盐的四川倾向于少税收,可临近的湖南、湖北则倾向于多收盐税。

产煤的北方对南方对北方煤炭收重税很不满;南方则对北方省份对茶叶销售的税收税率颇有微词。同样生产钢铁的山东和东北、上海和广东,都对对方的钢铁产品进入本地十分不友好,出台了许多小动作来限制。广东为了将自己的荔枝卖到北方,就对南洋来的同类产品进行限制。向广东的专门运输南洋荔枝的运输公司收取特别税收。

等等不一而足,各地的官司没少打,在国会中争斗不休。

潘训就利用了这种矛盾,才通过了跨省性的企业都归中央直管的法案。

这个法案的通过,让大企业的税收基本上都归了国库,因此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的财力。

当然地方议员不是傻子,很明显山东这种大型企业最多,受损是最大的,因此是坚决的反对派,联合了上海、广东和东北的势力抵制。

但潘训则游说了西部和内陆的大批省份对抗。

跟人们印象中不同的是,在一个统一的国家中,越是富裕的地区越倾向于du立,越是贫穷的地区,反而越是支持中央。

原因很简单,中央财政对贫穷地区的补贴最大,比如贵州的基础教育经费80%基本上都是中央补贴的,而山东、山海的基础教育经费,则全部自己承担。

第二是提高关税分配比例。

此前的关税分配比例一直是二八分,这还是康保皇当年为了换取地方支持对抗张之洞,在清朝时候就确立的。

潘训要求将中央分配的比例提高到4四成,达到慈禧时候的水平,自然还是要受到山东等进出口贸易大省的抵制,连湖南湖北都站在了他的对立面。可是潘训得到了陕西、甘肃等西北省份,尤其是得到了四川这个人口大省的支持,尤为重要。

经过更激烈的争吵,才勉强将关税分配比例提高到了三七开。

第三步是增加一项全国性的义务教育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