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国崛起1900> 第六百二十四节 站上前台

第六百二十四节 站上前台(2 / 3)

现在早就消失了。

同时社会上出现了大批专业的调查机构。各大报纸几乎都会发表他们的选情调查报告,通过在街道上随即访问百姓,按照统计学原理进行分析,尽管各自都会有所不同。可是调查结果很清楚,潘训、米青和李富安三人中,潘训和米青相差不多。

这是跟三人之间的理念有关的,米青已经一条道走到黑了,所以拼了命抓住提高老百姓收入这根稻草,疯狂的扩大财政无限制招募闲散人员。现在国家复兴开发公署已经招募到了5000万人,可谓是全世界最大的雇主了。

由于国家这么无限制的招募雇员,别说城里的失业劳动力被吸纳一空了,农村中的半就业劳动力竟然都开始再次踏出农村,形成了后世那种农民工群体。如果使用得当,弄好好能通过这种方式完成快速城市化了。

虽然有人迷信女人当总统是牝鸡司晨,会带来灾害,但抵不上实实在在的收入提高,米青最终保住了50%左右的选票。

潘训的态度很稳重,他第一还是提教育,他表示中国很多学生其实很优秀,但是因为大学资源有限,100个学生中,只有个位数能够上大学,而往往上不上大学,仅仅在一两分之差,显然贻误了很多人才,但是教育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没有上百年的积累,是无法打造出发达的大学教育的。

潘训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他如果能够当选总统,他不会盲目扩大目前的大学招生,但是他会通过国家财政推动每年30万以上的留学人员,加上杨子基金支持的20万留学生,每年可以选送50万大学生出过留学,这样就能解决中国大学资源不足的局限了,同时每年进入大学的学生,将第一次超过80万,从而超过美国的60万,成为世界第一大学知识国。

打造世界第一的知识精英,这是潘训的竞选口号,赢得几乎所有有学生的家庭的支持,但他只得到了20%左右的支持。

李富安则继续宣扬强国论,尤其是抨击米青政府,在苏俄连毒气弹都使用的情况下,竟然不敢出兵制裁,他表示如果他能够当选,一定出兵维护国家的理由,将苏俄军队赶出对中国至关重要的西伯利亚地区。

李富安的言论得到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支持,虽然他没有提杨潮,但是大多数杨潮支持者还是看好李富安,因为只要打西伯利亚,就是帮杨潮的大忙,那些老一辈讲感情的传统精英阶层,年青一代崇拜强者的民族分子,都是持这种思想。

但是光凭借一个民族分子支持,显然无法撑起李富安的前程,就跟潘训得到有临近大学的学生家长和一部分始终对教育很重视的人的支持,却都只能得到20%左右的选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