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国崛起1900> 第六百六十九节 调整第二季

第六百六十九节 调整第二季(2 / 4)

款收音机不止接收一个频率,可是也很难收听到国外的节目,因为这是一款短波小功率收音机,收听距离只有几百公里,从上海收听到南京的广播可以,但用来收听北京和广州的广播,那就不可能了,除非经过广播台不断的中转。

要达到收听全国广播的能力,那就必须是大型的,5灯以上,的超外差收音机了,美国人比较喜欢玩这个,不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积累了资金的亚美和中雍,他们也都生产出了自己的5灯收音机,只是其中的很多零件都是直接从美国进口的,他们只负责设计和组装部分而已,算不上完全的国产化。

而且这种价格昂贵的大收音机,往往动辄7、80两,不是一般人能买得起的,反倒是美国进口收音机,因为美元贬值一大半,价格都跌到了40两,在这个领域,美国货、荷兰货占据垄断地位。

自行车的情况就好一些,工业化生产的自行车,随着产量的扩大,价格是越来越低的,原本的销售价格是25两,政府补贴了一半,他们卖12两,随着天津和广州的自行车厂也在生产,现在价格已经降低到了7、8两,就算政府停止补贴,他们最多也就卖15两罢了,比过去便宜了三分之一还多。

“不要直接取消,通知各家厂商,从下月开始,我们的补贴额为售价的三分之一。让他们做好准备,政府会在一年内取消所有补贴。”

直接降低三分之二的补贴,自然会让售价上涨,但是老百姓未必肯买账,销售量肯定会大幅度下跌,就看他们自己的操作了。

但是政府不补贴收音机、自行车等小件工业品,不意味着政府不补贴其他商品。

“跟东北汽车和山东的汽车公司联系一下,售价200两以下的汽车,我们补贴一半价格,把汽车价格压低到100两以下。就说国家要让所有人都买得起汽车。”

周学熙还是颇为吃惊的,补贴收音机那些小件,撑死了一台收音机也就是7、8两,但是一台车呢,可就是100两了,现在生产汽车的公司,主要就是斯柯达,或者叫做杨子汽车一家,东北张家的汽车厂,差的远呢,杨子汽车每年生产的小型车达30多万辆,东北汽车才能生产3万辆,还是卡车,小汽车几乎无人问津,全靠一些关系在卖。

当然周学熙不认为杨潮是在给自己的汽车公司谋福利,毕竟主要还是让老百姓享受到实惠吗。

但这样一来,财政支持又会增多,靠老百姓买债券,是不可能筹集到这么多资金的,现在已经发展到了政府发行债券,大部分是央行买走了,换句话说,就是政府正在通过央行直接印钱。

周学熙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以收音机等的情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