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国崛起1900> 第七百一十三节 确实是北方

第七百一十三节 确实是北方(2 / 4)

说他们官僚牺牲他们的犯人的无畏精神,根据中国的施工方案,土建工作每年只能在夏秋季节进行,每年施工时间最多七八个月,冬休期至少要四个月,可是在苏俄官僚的行政命令下,苏俄工人不但冬夏不停,而且日夜不息两班、三班倒,冬天用火烤化动土施工,夜里用发电机照明施工,结果36年下半年施工,硬生生在39年底前就完成了。

这条输油管道很重要,管径超过美国人普遍的600毫米,达到了1000毫米,每年输送石油数量可以达到5亿桶,而且由于第一次采用大口径管道,所以设计余量很大,技术成熟之后,增加油泵压力,还有大量提升的可能。

但天然气管道,杨潮寄予了更大的希望,原因正是西门子都不太看重的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技术,杨潮让西门子研发这个技术,打算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所谓分布式能源系统,是后世很热的一种概念,就是不通过长距离输电,而是直接在当地发电。

之所以有长距离输电,那是因为早期发电厂无非是火电和水电,水电是根据河流来决定的,因此要送到外地必须用高压输电,而火电虽然较为灵活,可如果分散开来,则运输燃煤的成本太高,远距离输电更节省成本。

但是随着天然气管道的普及,天然气的运输成本甚至比输电消耗的还少,欧洲国家,尤其是德国最为发达,用天然气发电厂,在各地进行当地发电,大大节省了输电损耗,而且电源更稳定。

杨潮这么做还有一个原因,给蒙古高原提供能源,显然地广人稀的蒙古高原上,不可能拉一条高压电过去,那样损耗太大,可能损耗在路上的,还比人口稀少的蒙古城市消耗的多,因此只能就地建厂,那么天然气就比燃煤更有优势了。

同时从西伯利亚输往中国的天然气,毕竟蒙古高原,更是让这里拥有方便的天然气接口,用天然气发电条件得天独厚。

西门子的燃气轮机虽然功率还不算大,但是两座电厂,也足以满足库伦这样的城市用电和工业用电了。

但除了杨潮,对天然气发电前景看好的国家并不多,不然也就不会让瑞士走在最前列,美国人肯定早就发展起来了。

现在杨潮抢先一步,抢占了技术的制高点,就等这条管道修通了。

李思第11月初就到了库伦,参观了发电厂,对发电厂的技术表示了赞叹和好看。

现在电厂还只能用气罐运输的天然气,因此进行必要试验之外,一般是不会开机的,就等天然气管道通气了,不过输气管道也已经完成了分段试验,目前正在进行全段通气试验,如果能够成功,李思第表示,要在蒙古高原上的每个城市中,都修建这样一座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