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国崛起1900> 第七百三十四节 潘训倒台

第七百三十四节 潘训倒台(2 / 4)

战斗力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他是跟杨潮的军队交过手的,沙皇骑士团的雇佣兵们,都是自愿参加,作战意志顽强,最主要的是军官素质一般都比较高,要么是上过一战站场的老兵,要么就是预备役军官,军纪又十分森严,武器还极为精良,因此史达林对杨潮是十分忌惮的,在苏军陷入苦战之际,他非常不愿意看到杨潮在他背后搅风搅雨。

可他又不敢在这时候增强西伯利亚的兵力,苏俄在新西伯利亚等地驻扎了50万大军,总共是三个集团军罢,往芬兰派去了50万大军的情况下,史达林如果增兵西伯利亚无疑要削弱在波兰的驻军,那里可是跟德国接壤的前线,史达林不敢不顾及德国人的突袭。

所以他只能采取外交手段,大清洗之后上台的外交委员莫洛托夫,紧急飞往中国,跟中国政府磋商。

中国政府表示十分无奈,同时也表示了对苏俄入侵芬兰的关切,反而要求苏俄停止错误的军事行动。

外交谈判无果的情况下,史达林想到了他跟杨潮的“友谊”,他可是送了杨潮两个高中生做情人的。

于是立刻将其中一个派往伊尔库茨克,另一个作为人质扣押在了莫斯科。

潘训性格复杂,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中国式政客,迷信权谋,原本这次欧洲战争,是他一次很好的作秀机会,但是因为跟富强党的政争,让他无法从容的站出来。

他之所以禁止向欧洲出口武器,就是因为那些军火贩子,一项都是富强党的铁杆,让他们发财只会增强李富安和王求的实力。

但是随着欧洲战争的形势发展,英法不断的游说中国政府,希望能从中国得到武器和资金支持,但是潘训打着严守中立的态度,继续执行西班牙内战期间的武器出口禁令。

这打击的是富强党最核心的机器制造业的利益,李富安跟王求经过密切磋商之后,决定发动一次机器业工人总ba工。

ba工总指挥由王求担任,李富安则组织了一个叫做战时工业生产促进会的民间组织,但是这个民间组织势头及其猛烈,山东和东北几乎所有的重工业企业第一时间加入,上海的机器制造业企业踊跃加入,广东重工业企业同样积极。

这背后是巨大的利益,还有李富安这么多年来在工业界积累的人脉的一次总动员,从东北战争开始,每一次战争,杨潮都委任了李富安组织中国工业,每一次中国工业界都发了大财,因此大家把李富安这次成立的民间组织,生产促进会,当成了过去的战时工业局来看待。

但是入会要求极为严格,所有入会企业,必须跟战时工业生产促进会签订一份协议,承诺如果因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