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国崛起1900> 第七百四十三节 回国拍电影

第七百四十三节 回国拍电影(2 / 3)

怪现象,那就是不随着经济规律变动,往往经济差的时候,电影产业反而会大发展,美国经济大萧条,唯独电影产业一枝独秀。

大概是经济危机期间,大家都找不到事情做,这种廉价又能逗人一笑,让人暂时忘却烦恼的玩意儿,很能填补内心的空虚。

中国电影市场也是如此。

杨潮就是电影业的大玩家,不过他不是拍电影的,而是开电影业的。

最原始的初衷有支持公屋发展的目的,梁启超把大型公屋社区修到哪里,杨潮就把电影院开到哪里,全部是租公屋的公司的商业地产。

上海下辖十个县,每个县都有杨潮的电影院,而且上海和嘉定还各有两个大型影城,在上海的电影屏幕数量,就超过了300个,杨子影业在全国的屏幕数量则有2000块。

如此大干快上的建电影院,早期确实赔钱,放一场赔一场,不过却催熟了电影产业,这几年武侠片大行其道,算是借势开发出来的第一个类型片,畅销东亚,输出中国文化。

经济危机之中,杨潮反而盈利了,因为很多场次的电影都是爆满,过了一个盈亏平衡点,日子就好过了,至少不用杨潮在往里贴钱了。

杨潮这次回来拍电影,却不是普通的电影,更不是武侠片,而是政治片,一部宣传片。

富强党的政治宣传片。

王求也是一个不在于形式的人,什么方式好用他就用什么,苏俄和纳粹都在用电影宣传政治思想,他为什么不能用,他之前就已经摸索出来很多利用新工具宣传的方法,什么报纸了,广播了,大肆投放广告,电影当然不会放过,许多武侠片一开场都会出现一个黑色齿轮外包金色麦穗的富强党标志,那都是给了钱的。

但是这次他打算玩个大的,他觉得纳粹的代表大会纪录片拍的很好,让人印象深刻,听说纳粹因此吸引了百分之十以上的人加入他们,王求怎么可能不动心。

王求下定决心要拍这玩意,杨潮也不好阻挡,反而给他们推荐人选,就请给纳粹拍电影的里芬斯塔尔来拍,不过杨潮给改了名字,不同意王求的《富强党的胜利》这种俗套外加太过政治化的名字,他给取了一个《六万万人的力量》。

王求打算将这些年富强党的建设成就搬上银幕还好宣扬,杨潮则建议将这种电影拍成国家实力的宣传片,这个时候展现自己的力量,没有什么坏处,让英国人、德国人都知道知道中国的实力,只会争先恐后拉拢中国上他们的船。

里芬斯塔尔是杨潮帮忙请来的,那时候战争还没有打响呢,到现在已经快两年了,没想到才刚刚拍完,不过其中一段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