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盛清是大魏的重臣,一旦杀了元盛清,大魏跟昌邑的战争就不可避免的要交战了。”
丞相对于火翊提出的杀了元盛清的提议极力的出言反对。
“臣也附议,昌邑目前看似强大,可是毕竟昌邑的国力还是处于刚具规模的状况,远远还未达到可以任意向他国出兵的能力。”
出言的是兵部尚书赵全,他统管着兵部,对于昌邑的兵力比谁都清楚。仗是打得起,可是战后的家园重建,死伤将士的身后之事。目前的状况是许多将士所满足的。
他不愿意让现在身处于和平时代的士兵再踏进那战火纷飞的时代。
“臣也附议,能够和平相处还是和平相处的好,大魏国都向本国提出了建交的国书,说明大魏国还是地本国心存善念的,我们不应该出手打笑脸人。”刑部尚书吴一强也出言提议。
“就是,就是,臣也觉得此事不妥,元盛清万万杀不得啊,皇上。”
刚才还是相互争吵的两派大臣,在听到了火翊提议杀了元盛清时,又都缓解了下来,不再争论了。大部分的百官临到真要杀了元盛清时,又都犹豫了起来。
他们知道,一旦真的杀了元盛清,也就意味着昌邑跟大魏开战,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状态了。
不惧怕战争是一回事,真要立即就起战火,许多大臣还是没有做好进入战争的思想准备。
火翊愕然,他自己都不知道刚才就脱口而出,说出了要杀了元盛清的话。
现在看到了众臣都纷纷出言反对,就连向来站在他这一边的赵尚书、吴尚书也都出言反对两国开战。这让火翊倒还是没有想到。
看来现在的国民那安逸的日子过惯了,也都不愿意再过那战火纷飞的日子。
“朝廷事情,都离不开众位爱卿的全心协力。此事既然诸位都极力反对,那么此事再议。”
火翊没有直接给出他的结论,不过他自己知道,元盛清之事是杀不得了。
对于杀不杀元盛清,他本意也没有想好,现在朝堂上一派反对之声,他更是没有立场杀了元盛清,引发昌邑跟大魏战火连连的局面。
“还请皇上深思,元盛清就是大魏的支柱,若是杀了元盛清,大魏国一定不会善罢甘休。”
丞相担心火翊会一意孤行,再三的强调杀了元盛清的后果并不是昌邑百姓所乐意见到的。
“元盛清可以不杀,可是冒犯了皇后之罪,不给他一个教训还以为昌邑怕了大魏不成。”火翊想到了元盛清对柳婧的伤害,不愿意就此放过他,杀是可以不杀,这死罪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