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完全没有料到的突然性”。事实证明,这一方针成为志愿军初战胜利的关键,是不可替代的高招,美英等国的军事家将此举称为“当代战争史上的奇迹”。中国要出兵,事先已经向美国发出了警告,并且是多次警告,可杜鲁门、麦克阿瑟们就是不听。“兵者,诡道也”,你既然不信,*就充分利用你这个不信,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采取秘密出兵的方式打你。于是,按照主席的要求,26万中*队悄悄度过了鸭绿江,开赴了朝鲜战场。当时,敌人的侦察机在天上飞,地面有先进的电子侦察,可就是没有发现中*队的蛛丝马迹。可以说,这么大规模的兵力调动,美国人竟然没有侦察到。当时*致电各中央局说明此事,说我们采取秘密出兵的方式,“在目前几个月内,只做不说”。我们参战十几天,也不在报纸上必消息,直到11月7日,新华社才首次报道有“中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志愿部队”参战的消息,也只是轻描淡写,不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甚至对作战战报,*都作了明确细致的要求。他在11月5日指示彭德怀:“为了迷惑敌人的目的,目前还是不宜以联合司令部的名义发表战报”。到11月18日,*又专门致信新闻总署署长胡乔木:“一切有关朝鲜主力战场的新闻,都应将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联在一起说。”直到第二次战役取得重大胜利,朝鲜战局得到了根本扭转,才于12月5日我国正式对外宣布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番号及出兵作战的消息。可见,这种“突然性”,成为联合*与志愿军交手首战失败的主要因素。正如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马歇尔说的:“我们认为什么都知道,而实际上什么也不知道。而对方却一切都知道,于是,战争开始了。”这也正是过后美国人一直感到恼闷的重要理由--为什么就不听听中国人的话呢?正因为这样,在越南战争中,当中国再说什么话的时候,美国人就认真了,不让他过北纬17度线,他就不敢过。三、“零敲牛皮糖”:相持状态下志愿军的成功战法。入朝初期,*和**曾设想集中优势兵力一次战役全歼敌人一个师,结果证明不符合实际,志愿军只有在第二次战役时候,27军利用特殊条件一次歼灭敌人一个团。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动用了100万部队,敌人也是100万,在第一阶段曾在夜间进攻中包围了多个“联合*”团、营规模的兵力,结果无一全歼,远远小于计划设想。这种情况下,*又集中精力了解研究这场战争的新特点、新规模。当时,他从前线召回志愿军副司令邓华、参谋长解方及4个主力军的首长,有38军政委刘西元、39军军长吴信泉、40军军长温玉成、42军军长吴瑞林。*先与邓华谈了一天,又与4个军长进行长时间面谈,详细询问了解战场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其中他特别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志愿军为什么一次难以歼灭敌人的一个团。当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