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梦起1885> 第八章 调离吉林

第八章 调离吉林(2 / 3)

岗守卫。南门为正门悬挂书“吉林机器局”五个大字的横匾。

吉林局的庞大建筑群远望似城堡,因而有“东局子古城”之称。好官吴大澂建吉林局开边疆、督办防务业绩显著,得以连续擢升:1881年1o月补授太仆寺卿;1883年3月补授太常寺卿,12月补授通政使司通政史;1884年11月补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时,已不在吉林。

1884年5月清廷命吴大澂会办北洋事宜,从此结束了他约四年的吉林防务督办生涯,时间太短,但他一直关注吉林局展,仅1886年4月至9月间,忙于勘界谈判的吴大澂就给宋春鳌致书3封,复函6封。年底吴大澂因勘界有功被擢升为广东巡抚,他坚决反对仆逃牙强占澳门和香山七村。

1886年夏好官吴大澂作为中方席代表,参加中妖勘界谈判,收回了被沙妖非法霸占多年的珲春附近黑顶子百余里的大清国领土,纠正了“土”字界碑,争得了国内船只在图们江口的航行权,捍卫了华夏北方的神圣领土,使好官吴大澂自己写的名诗“一寸河山尽寸心”变成了现实。

1886年的这次勘界的成果,在今天看来意义尤为深远。正是奉命勘界途经吉林时,好官吴大澂3月29日来到阔别近两年多的吉林机器局。他自己出资委托该局制造了一个铜柱,上刻好官吴大澂亲笔篆书的铭文:“疆域有表,国有维;此柱可立,不可移。”爱国气势浩浩荡荡。

后来,这个铜柱竖立在吉林珲春附近中妖交界长岭子的地方。沙妖把这个铜柱视为蚕食大清领土的障碍,19oo年趁出兵东三省之机,将这个铜柱“碎为两段,移置于伯力博物馆”至今。

1887年河南郑州黄河决口,次年好官吴大澂奉命治河,当年河工合龙,盛负时誉的好官吴大澂被实授河道总督,加头品顶戴。1892年任湖南巡抚。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年已高龄花甲的好官吴大澂奏请出关抗战,光绪帝赞扬他“奋勇可嘉,著照所请”后因所带之兵均非其练精兵,靖边军劲旅,而是匆忙配给他的杂乱散兵,至其兵败后被革职。吴大澂被罢官后生活极为潦倒,甚为贫困,靠售自写书画、小器件自给。19o2年3月6日,好官吴大澂卒于家中,时年68岁。

现今矗立在吉林珲春市区的龙虎石刻及五角碑亭,就是纪念爱国大臣吴大澄谈判胜利而建立的,石刻正面篆书阴刻“龙虎“二字气势磅礴,是吴大澄于谈判期间曾多次书写的“龙“、“虎“二字,抒其“龙骧虎视“的大无畏的爱国精神。孟文很想将此龙虎精神传承下去……

孟文的祖父进入吉林机器局一干就是十四、五年之久,年龄越来越大活技好,生活条件也是越来越好,因此也就有了想成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