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相吊唁!”
“安世子吊唁!”
……
“林太尉吊唁!”
“夏侍郎吊唁!”
……
文武百官吊唁之后,接着便轮到了公主皇子,有品阶的诰命夫人等。
长公主领了个头,接着是五公主,六公主,七公主等,皇子里皇甫湛领了个头,继而是一帮小娃娃皇子。
接下来是先皇生前后宫里的各路美人,按着品阶,从贵妃到平妃,再到嫔,一路到贵人,都一一上前凭吊,大大小小也有一百位之众,大多数都哭哭啼啼,脚步蹒跚着上前凭吊的,与其说她们吊唁的人是先皇,不如说她们吊唁的是自己。
这些哭着的没有子嗣的妃嫔等会到了骊山都是要给先皇殉葬的,所以她们才会那般悲伤痛哭。
礼部侍郎念到高冉冉吊唁的时候,高冉冉迎着众人的目光上前到老皇帝的棺木前也撒了一把纸钱,出人意料的是,纸钱也同样撒在了火盆的外面。
一番礼成之后,礼部侍郎按照下一步步骤,高喊道:“礼成,先皇送葬!出灵!”
老皇帝的棺椁由着七十二人抬着出了东华门,此时,京城里的禁卫军几乎倾巢而出,按照大陆朝的礼法典制,走在走在最前面的是六十四位引幡人,高举着象征着皇位的天龙旗伞;接着是皇帝的宫廷仪仗队,有一千多人之多,他们举着各种兵器、幡旗和各式各样的纸扎或绸缎制作的“烧活”,浩浩荡荡,很是威风。
抬棺木的扛夫,都穿着孝服,足足也有百人之众,分为三班轮流抬送厚重的棺椁,在棺椁的后面跟着的是大陆朝的精锐部队,这之后跟着的才是文武百官、皇亲国戚,车轿连绵不断,浩浩荡荡的队伍绵延了几乎京城里的所有街道。
普陀寺的僧人则安排在了棺木的前头和中央位置,有的手执法器,有的负责吹奏佛乐,有的负责诵经,仪式十分庄重肃穆。
整个送葬的队伍长达十几里,从京城到骊山,沿途几十里中间还特别设置了停灵殿,专供停灵和送葬队伍休息的地方。
送灵的过程中,夜怀一路紧紧拉着高冉冉的手,这也是高冉冉第一次见识到皇家的丧礼,她因着是被夜怀带着,走在了文武百官的前面,无人敢提出异议,毕竟她的身份摆在那里,是宣王的准王妃,又是宣王心尖尖上的人,摄政王都没有说话,他们也都不敢开口着。
队伍很快出了京城,向着西面而去。
老皇帝的皇陵设在了骊山,骊山离着京城有大约半百里脚程,大约走了三十多里路时,晴朗的天空日头突然就